黄华山房为杨孔直题

黄华之山起城市,山人卜筑偎山址。

幽栖岂爱糜鹿群,万卷藏修遗孙子。

风回涧道松泠泠,濯缨亭畔竹琮琤。

午凉吹醒芸囱梦,尘心一洗秋空清。

地雄景胜天开设,长价腾声属髦杰。

万里桥西一草堂,千古人犹誇笔舌。

山房主人元功孙,构堂仰止多殷勤。

请看庙貌南山处,文公文敏伊何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黄华山房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句“黄华之山起城市,山人卜筑偎山址”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黄华山房所在之地的地理特征,山与城市的和谐共存,隐居者的选址智慧。接着,“幽栖岂爱糜鹿群,万卷藏修遗孙子”表达了居住者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通过藏书传给后代的教育理念。

“风回涧道松泠泠,濯缨亭畔竹琮琤”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如山涧、松树、竹林等,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心灵得到了洗涤。“午凉吹醒芸囱梦,尘心一洗秋空清”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午后的凉风唤醒了内心的宁静,尘世的烦恼在秋日的天空下得以净化。

“地雄景胜天开设,长价腾声属髦杰”赞美了黄华山房所处之地的优越条件,以及它对杰出人物的吸引力,暗示这里不仅是自然美景的聚集地,也是文化精英汇聚之所。最后,“万里桥西一草堂,千古人犹誇笔舌”引用了杜甫的诗句,将黄华山房与历史上的文学成就相联系,强调了其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山房主人元功孙,构堂仰止多殷勤”点出了黄华山房的主人及其对这座建筑的精心设计与维护,体现了对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请看庙貌南山处,文公文敏伊何人”则以文公(即宋代的理学家朱熹)为例,进一步强调了黄华山房作为文化圣地的地位,以及它对后世学者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黄华山房自然景观、人文氛围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

收录诗词(76)

李坚(贞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人还长沙

湘水浟浟几千里,慈帏五夜怜游子。

楚天南望白云低,归心万点随流水。

买舟明发潞河程,三月东风春草荣。

停桡旅泊堪乘兴,酒债诗情著处生。

行舟几遍看圆月,渐觉江南远江北。

泼眼榴花岸欲然,计程应是家山侧。

高堂晓占乌鹊喜,勿讶佳儿拜庭戺。

形式: 古风

题画马

九原难唤孙阳起,天閒龙种沈洼水。

是谁传此千里神,逸态英恣酷怜似。

世情贵耳多贱目,叶公龙癖纷相属。

眼前骏骨畴能知,幅缣尺素争誇毗。

还君此画三叹息,物情好恶元无的。

形式: 古风

融轩

一室虽云小,中藏天下春。

眼前皆物共,榻外亦吾邻。

丽日风生煖,温泉脉自淳。

笑渠失弓者,得计楚邦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代送奉化训导

官河坚欲冻,君此问征鞍。

闽浙家相近,师生义自宽。

讵须愁座冷,赢得是身安。

桃李阴阴日,春风回讲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