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北山

何处人间清意多,疏松白石散岩阿。

道人汲水煮新茗,念我攀云到碧萝。

泉谷夕阴留杖屦,林庐秋色入婆娑。

野猿声断青天外,便欲临风一浩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廖大圭的《至北山》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山居景象。首句“何处人间清意多”,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北山清幽意境的探寻,暗示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喜爱。接下来,“疏松白石散岩阿”描绘了山石间的松树稀疏而洁白,石头散布在岩石之间,展现出山野的宁静与质朴。

“道人汲水煮新茗”描绘了山中隐士的生活,他们取泉水烹煮新茶,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念我攀云到碧萝”自述攀登山岭寻找这份清意,流露出对高洁志向的追求。

“泉谷夕阴留杖屦”写傍晚时分,泉水山谷间留下了诗人的杖履之迹,暗示了他在山中的停留和欣赏。而“林庐秋色入婆娑”则描绘了秋天树林中的斑斓色彩,以及诗人沉浸在其中的闲适心境。

最后两句“野猿声断青天外,便欲临风一浩歌”,通过野猿的叫声消失在远方,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以及想要在清风中放声歌唱的豪情。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250)

廖大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大圭,姓廖氏。得法于妙恩,博极群书。尝曰:不读东鲁论,不知西来意。为文简严古雅,诗尤有风致。自号「梦观道人」,著《梦观集》及《紫云开士传》,晋江有金钗山,其《募修石塔疏》云:「山势抱金钗,耸一柱擎天之雄观;地灵侔玉几,睹六龙回日之高标。」一时传诵。同时有守仁,字一初,富阳人。亦号梦观,有《梦观集》六卷。洪武间,徵授右善世,诗见《列朝诗集》中,而曹能始《石仓诗选》合为一人,误也

  • 字:恒白
  • 籍贯:泉州晋江

相关古诗词

吴公挽词

家声礼乐古延陵,立政临民自有经。

父老数州争说尹,蛮夷一节旧瞻星。

鄞江路接黄泉迥,锦里春回玉树青。

归与淑人同穴好,老成何处见仪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故人过访

七尺长身卧故庐,日斜起坐对残书。

几人岁晚能相问,一榻山中独久虚。

好客新秋来杖屦,小窗暮雨共盘蔬。

相看道义有真乐,万事悠悠总不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王中荣新亭

长江东去万银涛,远屿西来拥六鳌。

中有新亭专物色,极怜吾子近风骚。

窗开白昼云根立,露洒清秋碧树高。

见说良宵满栏月,呼尊留客试新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中秋雨

中秋有月不可逢,杖藜起踏台前松。

天公一收玉兔去,广寒尽遣玄云封。

归来闭閤风雨集,忆昔登楼宾客从。

百年人事半忧乐,过眼阴晴知几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