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悲来行》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句“粟不能饱侏儒之腹兮,剑不能断佞臣之头”,以“侏儒”比喻那些身居高位却无能为力的人,以“佞臣”指代那些奸邪谄媚的小人,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接着,“六经糟粕满故纸,依违终世宁无羞?”则进一步揭示了知识与道德的缺失,批评了人们在面对是非时的犹豫不决和道德沦丧。
“高台万仞兮置杯酒,平睨天门俯星斗”,描绘了一幅高台上的豪迈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傲与追求。然而,“向来车马飘为尘,变幻鱼龙亦何有?”又暗示了世事无常,一切繁华终将消逝,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感慨。
“大川东下兮西日徂,草木黄落兮千山枯。”这两句以自然界的变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深深忧虑。“乱云漠漠闭鸿雁,悲风飒飒摧蒲菰。”则通过描绘阴霾密布的天空和凄厉的秋风,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最后,“使我独立兮心踌躇。”诗人独自站立,内心充满了犹豫与彷徨,既是对社会现状的无力感,也是对自己未来道路的迷茫与思考。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