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从前与你告别时正值黄菊盛开,如今秋蝉鸣叫我又返回此地。
五个夜晚的冷风吹过,我在枕边感受到,镜中的容颜已是一年模样。
战马思念边疆的草而抖动鬃毛,雄鹰凝视着青云,仿佛从沉睡中醒来。
此刻天地间一片肃清,适宜远眺,我虽抱病也要为你登上高台。

注释

昔:从前。
看:观赏。
黄菊:秋季开花的黄色菊花。
君:你。
别:告别。
今:现在。
玄蝉:秋天的蝉鸣,黑色或深色。
我:我。
却回:返回。
五夜:五个夜晚。
飕飗:形容风声凄厉。
枕前:在枕头旁边。
颜状:容貌。
镜中来:从镜子中显现。
马思:马儿想念。
边草:边疆的草。
拳毛:蜷曲的马毛。
雕眄:老鹰凝视。
青云:高空的云。
睡眼:闭着的眼睛。
天地肃清:天地间清新宁静。
堪:可以。
四望:四处眺望。
扶病:抱病支撑。
高台:高处的平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始闻秋风》。诗中通过对昔日与黄菊花别离和今夜听闻玄蝉鸣叫声回忆往事的情景描绘,表达了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首句“昔看黄菊与君别”表明在过去看到黄菊花时,与亲友道了别离之情。接下来的“今听玄蝉我却回”,则是在现在听到秋蝉鸣叫声,内心产生了一种归家的思念。

第三句“五夜飕飗枕前觉”通过对连续五个晚上在枕边感受到的凉风来表达时间流逝之快。紧接着的“一年颜状镜中来”,则是通过镜中的倒影,强调了岁月给人带来的容颜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刘禹锡描绘了秋天边塞的荒凉景象和个人孤独的心境:“马思边草拳毛动”表达的是边塞之地的萧瑟秋风吹拂着长满了刺的野草,引发了马儿的不安;“雕眄青云睡眼开”则是诗人在这苍茫大地中,虽然孤独但仍然保持着清醒和警觉。

最后两句,“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表达了诗人在这辽阔的自然景观面前,感受到了天地之广大与自身之渺小。同时,他还提到为亲友扶病而登上高台,这不仅是对朋友身体状况的关心,也反映出诗人对远方亲友深厚的情谊。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秋风和自然景物,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以及个人孤独情感的沉思。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云秖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之句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

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

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

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学阮公体三首(其一)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人生不失意,焉能慕知己。

形式: 古风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学阮公体三首(其三)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