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柳眼青葱桃萼红,东皇试手放春功。
峰峦矗矗孤云耸,涧壑涓涓细水通。
出谷抗尘身已去,登高能赋思无穷。
驱车更过幽居寺,暂听猿吟杳霭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历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开篇“柳眼青葱桃萼红”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发的季节,柳树和桃花竞相开放,色彩鲜明。紧接着,“东皇试手放春功”,则是用神话中的东华帝君比喻春天,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春天的到来显得既自然又神奇。
“峰峦矗矗孤云耸,涧壑涓涓细水通”两句,描绘了山峦和溪流的景象。高耸的山峰与飘逸的云彩交相辉映,而山谷中的溪流潺潺,声音清晰,这些都是自然界在春天复苏的声音。
“出谷抗尘身已去,登高能赋思无穷”表达了诗人游历后对世界的思考和情感体验。诗人离开尘世的喧嚣,攀登高处,有着无尽的思绪,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生命和存在的一种深刻感悟。
“驱车更过幽居寺,暂听猿吟杳霭中”最后两句,则描写了诗人继续行进,经过一座幽静的寺庙,聆听着远处猿啼声和细雨的声音。这里的“幽居寺”可能是诗人内心寻求宁静与安顿的一个象征,而“猿吟杳霭中”的描写,则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哲思的深刻感悟。
不详
渺渺汀舟雨满川,楼台烟霭羃愁边。
春风邀勒梅都谢,夜雨淋浪柳尚妍。
僧钵偶分蒲塞供,佛香时送水沉烟。
佳时更拟携筇出,拾翠人归唤渡船。
昏昏海气助朝寒,风雨萧萧尽日间。
室似陈蕃尘不扫,门如陶令昼常关。
惟凭茗碗消磨睡,更把诗筒断送閒。
悄悄绝无车马至,方知颜巷似深山。
粤国无诸故垒摧,吐吞江海亦雄哉。
峰峦叠叠青螺髻,翠幄重重锦绣堆。
破浪乘风浮战舰,荒烟落日傍龙台。
倦游已喜瓜期近,立马沙边更几回。
游丝横路网春晖,落絮飘扬未肯归。
绿满郊园梅子熟,昼长庭院燕雏飞。
登临供赋山分绣,扶病经时带减围。
更向江天买鱼具,轻蓑绝胜芰荷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