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纤尘不到芰荷边,好向阑干系小船。
得句未工吟竞病,有书可读笑便眠。
老于胶扰宁中圣,暂尔萧閒即半仙。
人境两忘天地寂,一声柳外咽新蝉。
诗中首句“纤尘不到芰荷边”,描绘出一片清净幽静的景象,芰荷生长的地方通常是水塘边或河岸旁,此处却未被细小尘土所染,显得格外洁净。"好向阑干系小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宁静环境的喜爱,以及想要停泊一只小舟于此,以享受这份清幽。
接着“得句未工吟竞病,有书可读笑便眠”透露了诗人的文学追求和生活态度。"得句"意味着创作时的灵感迸发,但却因追求完美而感到劳累,于是转而选择阅读,以满足内心的喜悦,进而沉浸于书海之中,从容入睡。
下两句“老于胶扰宁中圣,暂尔萧閒即半仙”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处世态度的一种表达。"老于胶扰"暗示了对尘俗纷争的厌倦,而"宁中圣"则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格追求。在现实生活中,诗人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在心灵深处,他渴望成为一种超脱凡尘的存在。
最后两句“人境两忘天地寂,一声柳外咽新蝉”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烦恼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大自然的融入。"人境两忘"意味着在忙碌与闲适之间找到一份宁静,超脱于尘嚣之外。而"天地寂"则是对这种宁静状态的一种描绘,仿佛整个宇宙都沉浸于这份寂静之中。"一声柳外咽新蝉"则描写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体验,一声蝉鸣声从远处的柳树上传来,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理想状态。
不详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春意满庭除,红尘半点无。
山川同变化,天地一模糊。
石友耸冰骨,松公掀寿须。
相望王子宅,不见夜篷孤。
漫游三十载,屐齿晕苍苔。
两地无多里,一生能几回。
洞深龙未蛰,丹熟灶无灰。
已觉忘身世,松梢有鹤来。
隶法如公有典刑,拙中藏巧混天成。
因观体制超前辈,旋辟轩窗乞扁名。
气象晋人遒且劲,源流汉刻古而清。
得来喜对儿曹语,一字千金胜满籯。
正传国子先生印,远访松陵隐士庐。
二十四篇风月句,几千万卷圣贤书。
地偏自觉因人重,日涉从教与世疏。
已戒园丁多种菊,重来对菊脍鲈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