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正传国子先生印,远访松陵隐士庐。
二十四篇风月句,几千万卷圣贤书。
地偏自觉因人重,日涉从教与世疏。
已戒园丁多种菊,重来对菊脍鲈鱼。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叶茵的作品,表达了她对知识和智慧的尊崇,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正传国子先生印”一句,国子即国学,是古代最高教育机构的名称,国子先生指的是那里讲学的老师,这里提及说明诗人对于传承文化和学习的重视。“远访松陵隐士庐”,则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松陵隐士庐可能是某位高洁之士的居所。
“二十四篇风月句”可能指的是《楚辞》中的诗歌,这些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著称,是古代文人学习模仿的对象。"几千万卷圣贤书"则表明了诗人对浩如烟海的典籍的敬仰, saint 贤书指的是儒家经典及其他圣哲之书,这些书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道德规范。
“地偏自觉因人重”一句,意味着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她在偏僻的地方也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尊重。"日涉从教与世疏"则表明诗人每天都在学习和实践中与世俗保持一定的距离,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清高。
最后两句“已戒园丁多种菊,重来对菊脍鲈鱼”则写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已戒园丁多种菊"表明诗人已经告诫园丁不要再种植太多的菊花,这可能是出于一种审美的考虑,或者是因为她认为物极必反,不希望过度追求某一件事物。而“重来对菊脍鲈鱼”则描绘了一幅诗人与菊花、鲈鱼相伴的情景,显示了她淡泊明志,对简单生活的喜爱。
不详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暗触少陵机,茅居峙竹扉。
安时贫亦乐,闻道咏而归。
凫鹤从长短,鸢鱼自跃飞。
吾犹臧谷耳,夷蹠是耶非。
菰蒲卫竹居,适意在江湖。
富贵诸公有,清閒举世无。
四时盘谷序,一景辋川图。
何处无芳草,堪嗟楚大夫。
园林悭十亩,天赐老生涯。
雪境吟终夜,春时醉一家。
篱疏簪菊种,石古络藤花。
莫有同盟者,多煎谷雨茶。
把茅为屋竹为城,柏子香销道气生。
九十春光花一片,万千心事雨三更。
连村鼍鼓相高下,断浦渔灯半灭明。
闭户和衣寻小榻,梦回犹听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