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杂兴(其八)》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鸿鹄的高飞与人间世事的局促对比,表达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以及对权力、美色和政治斗争的深刻洞察。
首句“鸿鹄一以举,四海何悠悠”,以鸿鹄高飞起笔,象征着追求自由与远方的理想,而“四海何悠悠”则描绘出广阔无垠的世界,引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束缚的不满。
接着,“局促人间世,岂若远行游”,诗人直接表达了对现实世界局限性的不满,与对远方自由生活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
“明时不重至,中怀难久留”,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矛盾,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性。
“遇合成佞倖,美女多所仇”,揭示了权力与美色背后的复杂人性,以及它们对人的腐蚀作用,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
“英雄既失据,片语解绸缪”,这里借英雄失势来表达对政治斗争残酷性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言语的力量,能够化解纷争。
最后,“所以孔仲尼,舍车即于浮”,引用孔子的故事,表达了对智慧与超脱的追求,孔子放弃物质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越,成为诗人理想中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喻和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权力与道德的批判性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