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和右史悼儿篇(其二)》。诗中描绘了月光下梁园的情景,以及赋诗的场景,充满了哀伤与怀念之情。
首句“月出梁园授简迟”,以月出为引子,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深沉。月光洒在梁园,仿佛在缓缓地传递着诗人的情感,而“授简迟”则暗示了诗人创作过程中的犹豫与迟缓,或许是因为情感过于复杂,难以一挥而就。
次句“赋成宾客更相疑”,描述了诗作完成后的场景。宾客们对诗的评价产生了疑惑,这既可能是对诗作本身的不解,也可能是对诗人情感表达的共鸣。这种疑惑,反映了诗作的深刻与复杂,以及它触及人心深处的力量。
后两句“如何照乘珠无恙,却得精光异往时”,将情感进一步深化。诗人以“照乘珠”比喻珍贵的情感或记忆,强调这些珍贵的东西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受损,反而在新的时刻里展现出不同的光彩。这里的“精光异往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在情感状态的感慨。通过对比,诗人不仅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也展现了对当下情感的独特理解与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