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兴

吏退公门静,萧然似宴居。

秋声来簟枕,晚色被庭除。

仄径窥栖鸟,荒池听跃鱼。

黄花恼陶令,搔首赋归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官员下班后,公府变得宁静,仿佛是闲居的景象。
秋风吹过竹席,傍晚的色彩洒满庭院。
走在弯曲的小路上,能听到栖息的鸟儿,池塘边听见鱼儿跳跃的声音。
看到黄花让陶渊明心生烦恼,他挠头吟诵起归隐的诗篇。

注释

吏退:官员下班。
公门:官府。
静:安静。
萧然:清冷的样子。
宴居:闲适的生活。
秋声:秋天的声音。
簟枕:竹席枕头。
晚色:傍晚的光线。
庭除:庭院。
仄径:小路。
窥:偷看。
栖鸟:栖息的鸟。
荒池:荒废的池塘。
跃鱼:跳跃的鱼。
黄花:菊花。
恼:使...烦恼。
陶令:陶渊明(他曾任彭泽县令)。
搔首:抓头。
赋归欤:吟咏归隐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红尘、享受独处生活的宁静氛围。开篇“吏退公门静,萧然似宴居”表明官府的忙碌已过,公务的门前变得清净无人,就像是在家中安逸地享受宴会一样。

接下来的“秋声来簟枕,晚色被庭除”则是说秋天的虫鸣声传到了枕边,而傍晚时分的颜色笼罩了庭院中的每一个角落。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淡远和静谧的氛围。

“仄径窥栖鸟,荒池听跃鱼”中,诗人通过蜿蜒的小路窥视栖息在树木间的鸟儿,以及在废弃的池塘边聆听跳跃的鱼群,从自然界寻找灵感和安宁。

最后,“黄花恼陶令,搔首赋归欤”表达了诗人被黄色的菊花所困扰,这里指的是陶渊明,他在《饮酒》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秋江流。”的名句。搔首则是诗人沉思的样子,赋归欤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回家后依旧无法释怀这些自然景物所带来的情感和灵感。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描写闲适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作。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通过对秋天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晚行

客子念家意,远行投驿心。

乱鸦争噪晚,宿鸟已归林。

渐觉残阳尽,更忧前港深。

云师颇知足,久久困狂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晚坐三峡桥

雨施雷音动十方,檀那奔走助津梁。

泉舂石窦千秋白,风扫松桥六月凉。

泼泼小鱼生处乐,溅溅馀濑静中忙。

尘襟正欲留潇洒,坐听清音到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晚登庾楼

却从江汉望匡庐,湓口风波日愈疏。

满瓮尚留桑落酒,登盘今有武昌鱼。

斜阳柳色明埼岸,纤月波光湿太虚。

鹦鹉洲前吊豪士,重将词赋为君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梅径

一径皎无尘,浓酥点烂银。

园池晴后雪,风景腊中春。

采蜜蜂时背,偷香蝶命屯。

都将潇洒格,分付与诗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