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园竹》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俞明震所作,通过对园中竹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培土竹树根,日脚下墙屋”,以简练之笔勾勒出竹林生长的环境,泥土滋养着竹树的根部,阳光从墙屋间洒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邻翁荷锄来,寒天吾汝粥”两句,描绘了一位老邻居手持锄头前来的情景,在寒冷的天气里,彼此分享一碗热粥,体现了邻里间的温情与和谐。
“城中几名园,乱后遭践蹴”两句,诗人将视角转向城市的园林,表达了在战乱之后,这些曾经繁华的园林遭受破坏的景象,暗含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接下来,“人心无瓦全,草木含亲睦”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人心和自然界的草木一样,都渴望完整与和谐,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人性美好的向往。
“今日晴不风,烟洗数竿绿”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景象,阳光明媚,微风不至,竹林在烟雾的洗涤下显得格外翠绿。这一景象不仅美化了画面,也寓意着经过风雨洗礼后的新生与希望。“交影上危亭,轻阴脱拘束”两句,通过竹影与亭台的互动,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解脱。
最后,“岂伊耐岁寒,心虚了无触”表达了竹子坚韧不拔、耐寒抗风的品质,象征着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与从容。“坐送萧萧声,百忧宁可赎”则以竹叶的轻声细语,寄托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与解脱的追求,以及对消除世间烦恼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其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