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和(其二)

耆窟清谈妙,少林方坐禅。

于世诚大事,投机非小缘。

休公祗弹指,□老呼苍天。

子能分半座,为画相光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禅宗修行的场景与氛围,充满了对禅悟的深刻体验和对高僧大德的景仰之情。

首句“耆窟清谈妙”,描绘了一群高龄禅者在清净的洞窟中进行深入的禅谈,言辞精妙,意境深远。这不仅展现了禅者们深厚的学识与智慧,也暗示了他们通过长时间的修行,达到了心灵的纯净与深邃。

接着,“少林方坐禅”一句,点明了地点——少林寺,一个著名的佛教圣地,同时也是禅宗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的人们正沉浸在禅定之中,通过坐禅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觉悟。这一句不仅强调了修行的场所,也暗示了禅修对于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性。

“于世诚大事,投机非小缘。”这两句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禅宗认为,修行是人生的大事,是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投机取巧。它强调的是内心的觉醒与自我超越,而非外在的功利追求。

“休公祗弹指,□老呼苍天。”这里的“休公”和“□老”都是高僧的称号,他们通过简单的动作或言语,就能触动人心,引发深思。休公轻轻一弹指,可能是在表达瞬间的顿悟;而“□老”呼喊苍天,则可能是对宇宙真理的呼唤,或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子能分半座,为画相光圆。”这句话表达了对高僧的尊敬与渴望接近的精神状态。子(这里指诗人自己)希望能与高僧共享禅座,共同探讨佛法,甚至愿意将自己的位置让出一半,以示谦逊与敬意。同时,通过“为画相光圆”,诗人表达了希望通过与高僧的交流,自己的心灵也能得到净化与圆满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宗修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禅者们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觉醒的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学习。诗中充满了对禅悟的向往与对高僧大德的景仰之情,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惠聚上方

卧病甬东久,偶寻吴会游。

不知陶令意,乃与身为雠。

恤隐岂不美,更恐增人愁。

黾勉有馀暇,强来访林丘。

此地多山石,鸟道与云浮。

松筠郁回合,四顾皆良畴。

仆本山野人,聊此谢羁愁。

从容日已夕,归意良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善权阅轩岩

古寺寄林丘,清泉高下流。

山僧空自老,岩石不知秋。

龙去潭水白,猿吟枫树幽。

轩前一楸局,谁与汝忘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和允中送觉师

心在白云居,逍遥谁复如。

从来机事少,终与俗情疏。

师已脱敝屣,吾方还故庐。

他年若相见,应更老渠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戏呈庆复乞画

鸷鸟宁有种,诗书多不传。

岂期猛厉气,专美鹰与鹯。

有客画鸦鹘,古纸含秋烟。

羽毛被玄甲,爪角森戈鋋。

想见太公望,桓桓统中权。

何如鄞中尉,侧目谁敢前。

吾方病拘郁,逍遥溪水边。

赏此神骏物,霜风相孤骞。

从公乞妙墨,小斋伴衰孱。

何以报雅况,作诗致拳拳。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