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和潘养大韵

看花喜极翻愁人,京洛久矣为胡尘。

还知姚魏辈何在,但有欧蔡名不泯。

夕阳为我作初霁,佳节过此无多春。

更烧银烛饮花下,五陵佳气今方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看到花开欣喜若狂却反使人愁绪满怀,京城洛阳已长久被胡尘笼罩。
还能记得那些姚魏等人的身影吗?如今只剩欧蔡之名流传不息。
夕阳仿佛为我带来了初露的晴空,佳节过后春天已经所剩无几。
再点起银烛,在花下畅饮,感叹五陵的繁华气象如今才刚刚复兴。

注释

看花:赏花。
喜极:极度欢喜。
翻愁人:反而让人感到忧愁。
京洛:京城洛阳。
久矣:已经很久了。
胡尘:指战乱或外族入侵的尘埃。
姚魏辈:指唐代的名臣如姚崇、魏征等人。
何在:在哪里。
欧蔡:指书法家欧阳询和蔡襄。
名不泯:名声不灭。
夕阳:傍晚的太阳。
初霁:雨后初晴。
佳节:美好的节日。
无多春:剩下的春天不多了。
银烛:银色的蜡烛。
饮花下:在花下饮酒。
五陵:长安附近的五个贵族墓地,代指繁华之地。
佳气:吉祥的气氛。
今方新:现在正重新兴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傅良所作的《牡丹和潘养大韵》。诗中表达了诗人观赏牡丹时的复杂情感。"看花喜极翻愁人",诗人初见牡丹盛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紧接着的"京洛久矣为胡尘"则透露出对京城洛阳被战乱尘埃覆盖的忧虑,暗示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飘零之感。

"还知姚魏辈何在,但有欧蔡名不泯",诗人借古人的名字姚崇、魏征等人,表达对贤臣良相的怀念,同时也感慨他们的时代已远去,只有他们的名声流传下来。"夕阳为我作初霁",以夕阳喻示希望,象征着雨过天晴,暗含对未来的期待。

"佳节过此无多春",诗人感叹时光易逝,春天即将过去,暗示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最后两句"更烧银烛饮花下,五陵佳气今方新",诗人点燃银烛,在花下饮酒,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享受,以及对国家未来可能复苏的乐观期待,五陵之地(代指长安)的繁华气象似乎又有了新的生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牡丹的喜爱,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感交织的景象。

收录诗词(515)

陈傅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还徐叔子犀带

徐子赠我旧宝犀,宣和国工所事治。

玄玉十截黄四垂,厚且半寸径尺围。

方廉整不刻毫釐,金饰诸末柔丹韦。

寘之止斋光陆离,天吴海若不敢窥。

奈何骨相堪蓑衣,自得此带逢百罹。

我服黑角二纪馀,岁月几半蒙蛛丝。

识与不识皆歔欷,恨不披拂来隆墀。

湖湘老把乘边麾,次第三节登王畿。

脩门再入留郎闱,上皇一见玉色怡。

阔步蓬山上坳螭,向者所恨今交讥。

惧沥肝胆得请归,自意永与渔樵嬉。

急诏适际潜龙飞,误恩狎至湛露斯。

古来逾分天不宜,百炊未满万事非。

还观椟中一解颐,吾腰安用尔带为。

徐子盛年脩干支,才华不数纷纷儿。

请以带去藏待时,拖金县玉未可知。

招招车骑来何迟,苦勿留此令我悲。

君不见在昔十围终失之,终朝三褫事尤危。

况我昏睡谁护持,亦恐夜半神运蛟龙移。

形式: 古风

和王教授谦叔述郡圃韵

守边岂无事,治圃亦有说。

朝看士饮羽,暮与客投辖。

且以示多暇,且以劳同列。

我生肠九回,世故肱三折。

环堵仅寻丈,短亭聊岁月。

忽蒙当宁记,滥补专城缺。

区区自米盐,在在欲黼黻。

矧惟有兹山,未省从何月。

张罗上空庭,寻斧及劲节。

旧观谁缉熙,新思盖绵蕝。

幸方一小治,尚可六太息。

胡然召南人,而骤歌所茇。

形式: 古风

和孙伟卿杂言十章(其十)

人事尽乡曲,田租了王官。

独于大海枯,不改古井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

和孙伟卿杂言十章(其九)

或劝著子书,我恐落人世。

呼儿具纸笔,一岁复一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