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萱为吴太学辂作

伊昔母在萱正华,儿呼母应春满家。

而今见花不见母,家道犹春儿独苦。

苦心对花花亦愁,恸哭披图春复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思萱》,是明代诗人邵宝为吴太学辂所作。诗中以“萱”作为母爱的象征,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哀悼之情。

首句“伊昔母在萱正华”,描绘了母亲在世时的温馨场景,如同萱草正值繁盛之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儿呼母应春满家”,进一步渲染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仿佛春天的气息弥漫整个家园,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然而,转折点出现在“而今见花不见母”,诗人通过“见花”与“不见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悲凉感。即使眼前依旧是熟悉的花朵,但母亲已不在身边,那份温暖与陪伴不复存在,家中的春色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剩下儿子独自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

接下来的“苦心对花花亦愁”,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的心灵之痛,连同对母亲的思念,都化作了对花的哀愁。花儿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悲伤,不再绽放出往日的欢颜。最后,“恸哭披图春复秋”,诗人通过哭泣和翻阅母亲留下的物品,寄托对母亲的无尽哀思,时间流转,季节更迭,但对母亲的怀念却如春去秋来,永无止息。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哀悼,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对母爱的崇高敬仰。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潘氏两寿歌

伯翁九十常登山,城中策杖犹等閒。

仲翁七十不觉老,笑谈出口人绝倒。

两翁本是神仙流,青囊传世真箕裘。

二十年前古稀酒,伯翁杯落仲翁手。

小山雨露年年春,庭前已有折桂人。

先人种德如种树,蜡梅花放春佳处。

从今准拟开寿筵,千二百年如一年。

君不见兄酬弟劝歌且祝,玉林季弟诗如玉。

九峰书院歌涯翁,先生为孙司徒作。

形式: 古风

九峰书院歌

司徒归欤秋月九,江上寻山历厖糺。

九峰何在郢城西,此景更无他处有。

谁将群物名飞走,取类应出前人口。

为鸡为马为象狮,指点相呼故非偶。

乌岭焦山自色形,远为神仙近慈母。

方床若为野人悬,断舸不劳津吏守。

公心好静复好奇,孰谓伤廉本无取。

书堂清敞据中区,曲径烟萝舒复纽。

云开画障当南荣,泉送琴声入西牖。

别来想像三十年,清梦几回诗几首。

鉴湖不用乞新恩,故物今还落公手。

九峰髣髴在壶中,一笑春风共醇酒。

谢安卧不负东山,杜甫望常依北斗。

携满青囊采药多,坐温白石观棋久。

香山老者复何人,此老此峰皆寿耇。

涯翁大作合磨崖,为问山灵汝知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谢徐员外送石子歌

秋官西来自三衢,赠我石子舁十夫。

问渠安所收拾此,急水滩头激浪馀。

君何太劳我太迂,谁知古意皆可书。

世间奇货玉与珠,我独爱此珠玉如。

君看磊磊复落落,长短圆方不须凿。

万壑千岩雨送来,沙与揩磨波与濯。

皎然洁素蔚然青,夏造殷因亦惟错。

寻常碌碌未足论,顾我一卷方华岳。

我行两浙西复东,布帆几飏严滩风。

一罂置此二三子,澄清激浊胶无功。

而今万辈皆我润,润泽不与他山同。

便将罗列阶左右,朝夕相看作良友,坦然函丈坚且久。

君不见一番雨洗一番明,中涵云气上应星。

形式: 古风

宝萱堂歌为华文远作

宝萱堂前春酒香,东风吹花初日长。

诸郎将儿寿寿母,宾阶有客森成行。

具区西来入海去,流到鹅湖未能遽。

乾坤汇泽同馀波,正似君家庆钟处。

君不见宜男有种春无涯,一年一觞如此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