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七月既望,偕陈湘渔作敬、吴研仙廷燮兄莲舫西湖泛月

飘然颇有凌云气,长空乍收昏霭。

露湿衫边,星黏树隙,清得游人无奈。银河玉海。

怕今夜婵娟,等闲凉坏。

棹入西泠,水窗一半柳阴盖。

中流来去自在,洞箫吹断续,如听仙籁。

零碎飞萤,惺忪倦鹭,秋在红芙塘外。花枝细摆。

尽无数幽香,画船轻载。醉我烟波,五更归思懒。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西湖月夜的迷人景色,以及诗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飘然颇有凌云气",形象地写出月光洒落湖面,仿佛仙气弥漫的景象。"露湿衫边,星黏树隙",细致描绘了夜晚的清凉与静谧,星星点点,如同沾染在衣衫和树梢上。"银河玉海",比喻湖面如银河倒映,月色皎洁。

"怕今夜婵娟,等闲凉坏",表达了对美景易逝的担忧,担心月色太美,会因凉意而破坏了这份宁静。"棹入西泠,水窗一半柳阴盖",写舟行至西泠桥下,柳树成荫,更添了几分诗意。

"中流来去自在,洞箫吹断续,如听仙籁",乘舟在湖中,悠扬的洞箫声如同仙乐,让人心旷神怡。"飞萤"、"倦鹭"等意象,增添了秋夜的生动画面。"红芙塘外"的秋色,更显宁静与艳丽。

"花枝细摆,幽香轻载",描绘了荷花随风摇曳,香气四溢的场景。"醉我烟波",诗人被这美景所陶醉,直到五更时分,仍未尽兴,流露出浓厚的归思之情。

整体来看,黄燮清的这首《齐天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西湖月夜泛舟的画卷,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雅兴与情感。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疏影.残菊

霜华似酒。向枝枝点染,芳艳酣透。

冷到篱根,倦倚窗前,苔痕一径铺厚。

寒蛩懒作伤心语,便蝶影、飞来都瘦。

卷画帘、尽日西风,分付秋魂消受。

记得餐英小摘,那人共徒倚,香满罗袖。

好梦如烟,别梦如云,又到苦寒时候。

谢娘已嫁吴娘病,只院落、夕阳依旧。

算可怜、不独黄花,说与雁鸿知否。

形式: 词牌: 疏影

江梅引.用白石翁格

帘钩风响玉珑玲。乱愁生。不堪听。

剩有梅花,疏影伴窗棂。

无语卸妆无语坐,太忪惺,灯昏也、睡未曾。

檀奴归信欠分明。画楼深,霜气凝。

雁儿解事,定飞去、代诉离情。

独自绣衾,寒拥度残更。

懊恼月斜钟易动,一声声,才成梦,又打醒。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

一枝春.腊梅

画阁疏檐,粲檀痕衬贴,雕栏前后。

微开罄口,半是麝脐薰透。

黄香瘦了,算惟有、素心依旧。

常伴我、风雪纱窗,耐得岁寒时候。推帘笑揎红袖。

戏拈来小朵,云翘装就。金钗弄影,数点碎星寒斗。

香幽自远,恁不许、玉郎亲嗅。

明镜里、斜掠烟丝,嫩芳窨手。

形式: 词牌: 一枝春

过秦楼.西疆用事,边地苦寒,为填此解

晚雨扶愁,晓阴勒梦,野树朔风凄啸。

黄沙梦里,白雁霜前,枯尽玉关秋草。

堪叹落月阴山,燐火苍茫,寒螀独吊。

听几声胡管,几枝羌笛,鬓丝催老。

谁记得、出塞歌长,新婚别苦,忽忽路绵书杳。

金微万里,银烛三更,何处受降城堡。

如此天荒,地凉寄尽征衣,何时吹到。

便封侯觅取,楼外垂杨瘦了。

形式: 词牌: 选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