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楼.西疆用事,边地苦寒,为填此解

晚雨扶愁,晓阴勒梦,野树朔风凄啸。

黄沙梦里,白雁霜前,枯尽玉关秋草。

堪叹落月阴山,燐火苍茫,寒螀独吊。

听几声胡管,几枝羌笛,鬓丝催老。

谁记得、出塞歌长,新婚别苦,忽忽路绵书杳。

金微万里,银烛三更,何处受降城堡。

如此天荒,地凉寄尽征衣,何时吹到。

便封侯觅取,楼外垂杨瘦了。

形式: 词牌: 选冠子

鉴赏

这首《过秦楼·西疆用事》是清代词人黄燮清的作品,描绘了边地的苦寒景象和征人的思乡之情。词的开篇以“晚雨扶愁,晓阴勒梦”起笔,形象地刻画了傍晚的雨滴加重了词人心中的愁绪,清晨的阴霾又使梦境无法延续,营造出压抑的氛围。接着,“野树朔风凄啸”进一步渲染了寒冷与荒凉,黄沙、白雁和秋草的描绘,暗示了边关的荒芜和季节的变迁。

“落月阴山,磷火苍茫,寒螀独吊”通过月光、磷火和寒蝉的哀鸣,勾勒出夜晚的凄冷与孤独。接下来的“胡管”、“羌笛”声,象征着异域风情,也表达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岁月流逝的感慨。“新婚别苦”、“书杳”则揭示了离别之痛和音信难通的无奈。

词的后半部分转向对远方的想象,“金微万里,银烛三更,何处受降城堡”描绘了边疆的辽阔和战争的痕迹,而“天荒”、“地凉”则强化了边地的艰苦。结尾处,词人期盼着征衣能早日送达,即使封侯也无法替代亲人的温暖,以“楼外垂杨瘦了”作结,寓言了等待的漫长和思念的深切。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边地景色和人物心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边疆生活的艰辛与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西湖雪霁,泛舟湖心亭,绕孤山麓而返

脱裘聊买西湖醉,村醪乍添新价。

远寺藏红,荒汀冻碧,一二闲鸥潇洒。芦黏絮惹。

问鹤氅寻梅,蹇驴谁跨。

点缀苍寒,隔烟剩有钓鱼者。

清游更谁领略,浩然凝望眼,幽景难写。

秃树琼装,层楼玉耸,除是云林能画。青山睡也。

笑傅粉残妆,夕阳催卸。可惜南屏,晚钟容易打。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清平乐.早梅

暗香疏影。影在香中冷。小店花前人不省。

翠羽夜深来听。露华洗染春痕。等闲湿了钗裙。

除却罗浮梦里,谁家有此黄昏。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满江红.胥山剑石

抚剑苍茫,试凭吊、英雄陈迹。

想当日,青萍砍地,乱云奔裂。

落日瘦眠豺虎影,腥风寒迸蛟螭血。

听龙泉、夜半吼空山,山魈泣。锋过处,星芒急。

水磨后,江流赤。看长虹出手,豫章飞魄。

甲盾五千摧劲敌,属镂三尺锄忠节。

剩欹斜、一角卧荒烟,苔痕蚀。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念奴娇(其一)将客西泠填此志感

双亲老矣,更弟兄潦倒,一般作客。

两字功名何日就,望得门闾头白。

乌鹊依枝,雁鸿印雪,落落饥驱迫。

欲留难住,未行先计归日。

堪叹寂寞芳闺,露花烟草,总是伤心色。

楼上春风增懊恼,莫问绿杨消息。

情泪穿珠,离怀中酒,红袖青衫湿。

丝儿魂瘦,不禁零碎销得。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