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有力量人终是别,等闲垂手便相应。
如何夜半扶桑日,推上须弥最上层。
这首诗名为《颂古一百首(其三)》,作者为宋代僧人释智愚。诗中以有力与无力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有力量人终是别",暗示有能力的人也无法避免离别,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世事变迁。"等闲垂手便相应",则描绘了看似轻易的顺从或接受,实际上暗含着对命运无可奈何的认同。
"如何夜半扶桑日",扶桑是神话中的太阳树,这里喻指日出,而"夜半"则象征着意想不到的时刻。诗人提问:在最不可能的时候,谁能将太阳推上须弥山顶峰?须弥山是佛教中的宇宙中心,这里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句诗寓言般地表达了人生的起伏不定,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可能有超越常规的奇迹发生。
整首诗通过象征和隐喻,传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人力有限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暗示了对超越世俗困境的期待。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紫金光聚照山河,天上人间意气多。
曾敕文殊领徒众,毗耶城里问维摩。
泠泠寒溜泣秋壑,才会沧溟便泛舟。
见说许由曾洗耳,可怜巢父更鞭牛。
大人境界终难到,到后如何说向人。
不是当人知见力,莫将知见别疏亲。
忧民恤物敛天威,坐断乾坤肃四夷。
先放腊梅凝瑞雪,次教春色到瑶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