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湜赠希社师

瘦靠阑干搭梵襟,绿荷阶面雨花深。

迢迢海寺浮杯兴,杳杳秋空放鹤心。

斋磬冷摇松吹杂,定灯孤坐竹风侵。

锵然更有金书偈,祇许龙神听静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瘦弱的身影倚着栏杆,披着僧衣,绿荷台阶上雨滴晶莹。
远方的海寺中,乘舟畅饮的兴致油然而生,秋天的高空中,我放飞了心中的白鹤。
斋堂中的磬声在冷风中摇曳,伴着松涛,独自坐着,竹叶间的风也侵入了禅定。
忽然响起金书的佛经诵读声,只有龙神能静静地聆听这梵音吟唱。

注释

阑干:栏杆。
梵襟:僧衣。
迢迢:遥远。
杳杳:渺茫。
斋磬:斋堂中的磬。
定灯:禅定时的灯。
锵然:清脆的声音。
金书偈:刻有佛经的金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和陈湜赠希社师》,描绘了一幅僧人生活的静谧画面。首句“瘦靠阑干搭梵襟”,写出了僧人倚着栏杆,身姿清瘦,身披僧袍的场景,暗示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绿荷阶面雨花深"则描绘了室外环境,雨打绿荷,水珠点点,显得禅意盎然。

接下来的两句“迢迢海寺浮杯兴,杳杳秋空放鹤心”进一步展现了僧人的生活情趣,想象他身处海寺,品茗赏景,或是放飞白鹤,寄托自由自在的心灵。"斋磬冷摇松吹杂,定灯孤坐竹风侵"描绘了僧人在斋堂独坐,只有磬声与松风相伴,竹叶随风轻摇,营造出一种清寂的氛围。

最后两句“锵然更有金书偈,祇许龙神听静吟”表达了僧人诵读佛经的庄重与神秘,只有龙神才能静静地聆听他的深沉吟咏,体现了僧人与自然、神明的和谐共处。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僧人形象,展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禅宗修行的独特意境。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和黄亢与季父见访

积水凝悬馆,船宽或结楼。

一窗方寄傲,二巷忽同游。

怨慕采菱曲,苍茫拾翠洲。

微风起蘋末,归路满清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酬杜从事题壁

弭盖入衡宇,相看情独深。

萧疏秋树色,老大故人心。

佳话频移晷,清飙几拂襟。

寥然长卿壁,题此比兼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酬周启明贤良见寄

治世谁能吊屈平,且披湘帙散幽经。

春阳尽吐芊芊草,霄极长垂两两星。

半壁烟岚图太华,一筇风雪访支硎。

雅吟为惠将何比,明月珊瑚海气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和酬泉南陈贤良见赠

湛卢生涩鞘秋尘,方册谁谈礼乐因。

两地贵游无旧识,五天清会有高人。

泉关茶井当犹惜,火养丹炉看独频。

扬袂公车莫相调,浮名应未似身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