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通寺

流水碧潺潺,空门尽日闲。

过桥双矮树,登阁几青山。

茗熟逢僧话,诗成倩客删。

不知归路晚,江月满尘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大通寺时所见之景,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感悟。首句“流水碧潺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水的流动之美,给人以清凉与宁静的感受。接着,“空门尽日闲”一句,不仅描绘了寺庙的静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过桥双矮树,登阁几青山”两句,通过过桥与登阁的动作,将视线引向远处的山色,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层次感。同时,矮树与青山的对比,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

“茗熟逢僧话,诗成倩客删”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交流,以及创作过程中的自我反思。通过与僧人的交谈,诗人或许获得了灵感,创作出诗歌;而请客人删改,则体现了诗人对于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对他人意见的尊重。

最后,“不知归路晚,江月满尘寰”两句,以时间的流逝和江面满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沉浸于美景与思考中,直至夜深人静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探索的象征,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自然美景以及精神世界的独特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5)

秦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止庵

斗室虚生白,躬行省自治。

一心归束地,万理统宗时。

碧汉云俱净,方塘水不漪。

个中无底事,长诵缉熙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渡潇湘峡

大山小山青接尾,水落前滩石齿齿。

渔歌何处三两声,声在潇湘水云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

初夏感怀

深院日初永,隔窗莺语微。

树凉溪雨过,风暖柳绵飞。

放浪寻幽去,轻和趁咏归。

乐天安土外,身世任相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怡泉

山人住山久,偏爱石泉幽。

截竹通殊派,穿池引细流。

深源常混混,吾道共悠悠。

自得临观趣,何须羡五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