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搆西亭偶题因呈监军及幕中诸公

瀛海无因泛,昆丘岂易寻。

数峰聊在目,一境暂清心。

悦彼松柏性,爱兹桃李阴。

列芳凭有土,丛干聚成林。

信矣子牟恋,归欤尼父吟。

暗香兰露滴,空翠蕙楼深。

负鼎位尝忝,荷戈年屡侵。

百城烦鞅掌,九仞喜岖嵚。

巴汉溯沿楫,岷峨千万岑。

恩偏不敢去,范蠡畏镕金。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大海无法轻易游历,昆仑山岂非难以追寻。
几座山峰暂且入眼,一片景色让人心灵清净。
欣赏松柏的坚韧本性,喜爱桃李树下的阴凉。
花朵依赖土壤生长,树木聚集形成森林。
确实如子牟般留恋,孔子也吟唱着回归的诗篇。
幽兰散发香气,翠绿的蕙楼深邃。
曾身居高位,担负责任,多次面临战事威胁。
治理百城事务繁重,攀登九仞高山令人欣喜。
逆流而上巴汉江,穿越岷峨千山万岭。
受恩深重不敢离去,范蠡畏惧权贵如熔金般炽热。

注释

瀛海:大海。
昆丘:昆仑山。
聊:暂且。
暂清心:让人心灵清净。
悦彼:欣赏。
松柏性:松柏的坚韧本性。
兹:此,这。
列芳:花朵。
负鼎:身居高位。
荷戈:持戈,面临战事。
九仞:极高的山峰。
范蠡:古代贤臣,避世隐居。
镕金:比喻权势或财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感受与思考。开篇“瀛海无因泛,昆丘岂易寻”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山海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于高洁境界的追求。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即通过自然景观来净化心灵。

接着,“数峰聊在目,一境暂清心”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对话的情景,山峰成为心灵澄明的见证。以下两句“悦彼松柏性,爱兹桃李阴”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不同植物特性的欣赏和喜爱,这些都是诗人内在情感的外在映射。

“列芳凭有土,丛干聚成林”展示了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同时也是对诗人精神世界的一个比喻。紧接着,“信矣子牟恋,归欤尼父吟”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和传统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先贤的敬仰。

中间部分“暗香兰露滴,空翠蕙楼深”描绘了一种幽静、清新的自然氛围,其中蕙(一种植物)与兰露相结合,营造出一片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意境。紧接着,“负鼎位尝忝,荷戈年屡侵”则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百城烦鞅掌,九仞喜岖嵚”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山川的喜爱和向往。之后,“巴汉溯沿楫,岷峨千万岑”则具体描绘了一种流水连绵、群峰叠嶂的壮丽景象。

最后,“恩偏不敢去,范蠡畏镕金”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美好土地的留恋之情,以及对其自然资源的珍惜。这一部分也可能隐含着诗人对于某种权力或财富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和故土的情感,以及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

收录诗词(196)

武元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政治家,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字:伯苍
  • 籍贯: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
  • 生卒年:758―815

相关古诗词

和杨三舍人晚秋与崔二舍人张秘监苗考功同游昊天观时中书寓直不得陪随因追往年曾与旧僚联游此观纪题在壁已有沦亡书事感怀辄以呈寄兼呈东省三给事之作杨君见徵鄙词因以继和

瑶圃高秋会,金闺奉诏辰。

朱轮天上客,白石洞中人。

佩响泉声杂,朝衣羽服亲。

九重青琐闭,三秀紫芝新。

化药秦方士,偷桃汉侍臣。

玉笙王子驾,辽鹤令威身。

叹逝颓波速,缄词丽曲春。

重将悽恨意,苔壁问遗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

迟景霭悠悠,伤春南陌头。

暄风一澹荡,遐思几殷忧。

龙去空仙沼,鸾飞掩妓楼。

芳菲馀雨露,冠盖旧公侯。

朱戟千门闭,黄鹂百啭愁。

烟濛宫树晚,花咽石泉流。

寒谷律潜应,中林兰自幽。

商山将避汉,晋室正藩周。

黍稷闻兴叹,琼瑶畏见投。

君心即吾事,微向在沧洲。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

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

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奉酬中书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

寥落曙钟断,微明烟月沈。

翠霞仙仗合,清漏掖垣深。

北极星遥拱,南山阙迥临。

兰釭竟晓燄,琪树欲秋阴。

霄汉惭联步,貂蝉愧并簪。

德容温比玉,王度式如金。

鱼水千里运,箫韶九奏音。

代天惊度日,掷地喜开襟。

文武时方泰,唐虞道可寻。

忝陪申及甫,清净奉尧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