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六日园丁置墨紫

已是年时欲雪天,谁回冷落作芳妍。

极知品在群葩上,忽与梅争一著先。

颜色依然香墨重,花头不减暮春圆。

人言桃李多如此,有底能移造化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此时正是欲降雪的时节,谁又能将这冷清装扮得如花般美丽。
我深知它的品质超越群花,忽然间与梅花争夺春光的领先地位。
它的色泽依旧,香气浓郁如同墨色深沉,花朵饱满如同暮春时节一般。
人们常说桃李繁多,但又有谁能改变自然界的规律呢?

注释

年时:时节。
欲雪天:即将下雪的日子。
冷落:荒凉、无人问津。
芳妍:美丽、娇艳。
品:品质。
群葩:各种花卉。
梅:梅花。
香墨重:香气浓郁。
暮春:春季末期。
桃李:桃树和李树,常用来比喻学生。
造化权: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花朵的观察和感受,抒发了自己对生命和美好的珍视与追求。首句“已是年时欲雪天”设置了季节的背景,接下来的“谁回冷落作芳妍”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凋零之物的怜悯。

“极知品在群葩上,忽与梅争一著先”两句中,“极知”意味着深入了解,而“品在群葩上”则是指细腻观察花朵。诗人发现自己与梅花争辉映日,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自信和坚持。

接着,“颜色依然香墨重,花头不减暮春圆”进一步描绘了花朵在深秋仍旧保持着美丽的颜色和芬芳,且未有丝毫减退,彰显出诗人对生命力与美好之物的赞赏。

最后,“人言桃李多如此,有底能移造化权”表达了人们对于桃李等花卉常见的赞誉,但诗人却认为有些事物是有其深层次的价值和力量,能够超越常规,实现某种转化或升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展现出诗人对于生命、美好以及超越常态追求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又用胡尉韵

便觉寻春负一筹,老怀无复少年游。

茶桑天似鹅黄酒,杨柳花飞狐白裘。

试问独醒观众醉,何如一笑失千忧。

不知多少人间事,付与溪声自在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又次韵(其二)

绿阴政自可羸骖,舴艋何堪暑气惔。

沙碛稍凉客且住,水程虽远未须贪。

吾侪焉往不三黜,此段无劳忍一惭。

山际有田归自好,休论暮四与朝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又次韵(其一)

半夜江城久已谙,白鸥眠处落烟帆。

诗穷政有牛腰轴,身散宁为马口衔。

时以酒浇胸磊磊,或嫌山似面岩岩。

春田芜没归耕是,待与丰年赋载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三用韵酬沈同年

两屦适从何许来,双蓬无处避风埃。

江湖谁共月千里,轩冕真同水一杯。

纵有穷愁侵病骨,断无荣辱到灵台。

只销处士星明润,未用三台入斗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