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巫(其一)

醒巫颠禹步,敢召庐山神。

宁与石言晋,不能松事秦。

重华旦复旦,孟子醇乎醇。

启沃宁无志,延英望后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醉巫(其一)》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

首句“醒巫颠禹步”,以“醒巫”自比,暗含清醒与迷乱的对比,暗示自己在纷扰的历史中保持独立思考。“颠禹步”则借用了大禹治水的故事,隐喻历史进程中的变革与挑战。整句表达出在复杂多变的历史洪流中,诗人虽清醒却也难免受到冲击。

“敢召庐山神”一句,诗人以“敢召”表明自己敢于挑战权威或传统,寻求真理的决心。“庐山神”可能象征着智慧、超脱或某种精神力量,诗人借此表达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传统智慧的尊重。

“宁与石言晋,不能松事秦”运用了“石言”和“松事”的典故,前者出自《左传》,后者出自《史记》,分别指代忠贞不渝和坚守原则。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宁愿保持独立和忠诚,也不愿妥协或附和权势的态度。

“重华旦复旦,孟子醇乎醇”引用了舜帝的“重华”和孟子的“醇”,前者象征着理想化的君主和政治,后者代表儒家道德的最高境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向往,以及对道德伦理的坚持。

“启沃宁无志,延英望后尘”中,“启沃”可能指的是开导、启发之意,而“延英”则是古代宫殿名,常用于比喻君臣对话的场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君主面前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又深知自己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只能仰望历史的光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保持独立人格和道德追求的决心。

收录诗词(282)

倪元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醉巫(其二)

公超作大雾,谁不中游蒙。

二典足三窟,五经徒八风。

天嘻孤烈缺,云讯隔丰隆。

更欲循墙走,将无误乃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请不(其一)

请不多留意,逢人与混茫。

须安衾上下,獐在鹿边旁。

鼻肉赘天乐,耳虫糜墨香。

攻心奈热血,聊服郁金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请不(其二)

但不言温树,酬人即已閒。

拗鹃商陆子,痴雀纥干山。

靴隔搔难着,床同梦不关。

此环岂可解,吾已解连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冒嵩少赴官南吏部(其一)

一官如算子,下上从人心。

水母矐虾目,山公趋竹林。

六朝聊吊古,半壁足撑今。

慎弗叹李蔡,俱能辨沈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