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皇天降丰年,本忧贫士食。
贫士无良畴,安能得稼穑。
工佣输富家,日落长叹息。
为供豪者粮,役尽匹夫力。
天地莫施恩,施恩强有得。
此诗描绘了一幅农民生活的图景,反映了古代社会贫富不均的问题。开篇"皇天降丰年,本忧贫士食"表达了作者对于丰收年景中贫苦士人食物问题的担忧。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贫困之士并未能从丰收中得到实惠。
接着"贫士无良畴,安能得稼穑"揭示了贫士没有好田地,更难以获得粮食的现状。这里的“良畴”指的是好的田地,“稼穑”则是古代对谷物的统称,包括稻、麦等。
随后"工佣输富家,日落长叹息"描绘了农民劳作到日落时分,只得将辛勤工作所得送往富有之家的情景。他们的汗水和努力并未换来自己家庭的温饱,而是供养着那些豪富之人。
"为供豪者粮,役尽匹夫力"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种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农民们耗费掉全部的力量,只为了供应那些奢侈者的食物。
最后"天地莫施恩,施恩强有得"表达了一种悲观情绪,认为上天并未普施恩泽,而是只对有权势之人给予特别的恩惠。这既反映了古代农民对于自然与社会不公的无奈,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这种社会状况的批判态度。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丰年中贫富差距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评。
不详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古人有遗言,天地如掌阔。
我行三十载,青云路未达。
尝闻读书者,所贵免征伐。
谁知失意时,痛于刃伤骨。
身如石上草,根蒂浅难活。
人人皆爱春,我独愁花发。
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
丈夫十八九,胆气欺韩彭。
报雠不用剑,辅国不用兵。
以目为水鉴,以心作权衡。
愿君似尧舜,能使天下平。
何必走马誇弓矢,然后致得人心争。
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绮。
万骑出都门,拥在香尘里。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
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
对酒弹古琴,弦中发新音。
新音不可辨,十指幽怨深。
妾颜不自保,四时如车轮。
不知今夜月,曾照几时人。
露滴芙蓉香,香销心亦死。
良时无可留,残红谢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