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学士兄秋初(其二)

树冷饥蝉犹乱吟,风檐琴瑟露寒侵。

妻孥工作无衣态,却恨清砧动好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翻译

秋夜寒风吹过空寂的树梢,饥饿的蝉还在断断续续地鸣叫。
屋檐下的琴瑟被露水打湿,更添几分凉意。

注释

树冷:形容夜晚的寂静和寒冷。
饥蝉:指因饥饿而鸣叫的蝉。
乱吟:形容蝉声杂乱无章。
风檐:指屋檐下。
琴瑟:泛指乐器,这里可能指代夫妻间的和谐生活。
露寒侵:露水带来的寒气侵袭。
妻孥:妻子和孩子。
工作:忙碌劳作。
无衣态:没有闲暇享受或打扮。
却恨:反而感到遗憾。
清砧:清脆的捣衣声,古代妇女常在夜晚洗衣。
好音:美好的声音,这里指捣衣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萧瑟图景。开篇“树冷饥蝉犹乱吟”一句,以饥饿的蝉虫在冷清的树上不规则地鸣叫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秋意凛冽、生命力弱的氛围。“风檐琴瑟露寒侵”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萧瑟之感,檐下(屋檐下)的琴瑟(古代弦乐器)因受凉风和露水的影响而发出了凄冷的声音,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寒冷。

接着,“妻孥工作无衣态”一句,转向了家庭生活的贫困。妻子儿女因缺少衣物而显得狼狈不堪,这些“工作”可能是指家中的纺织劳作,但由于贫穷无法制作足够的衣物来抵御寒冷。

最后,“却恨清砧动好音”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尽管生活困苦,诗人仍然能够欣赏到自然界中偶尔出现的美妙声音,比如“清砧”的声音,但这种美好的感受也只能是短暂的慰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和家庭贫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无奈向往。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学士兄秋初(其一)

冲融日脚未全收,一叶飞黄满眼秋。

谩向登临追宋玉,苦吟谁广畔牢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次韵林仲和筠庄(其一)西山

交情金石半途分,霜后孤芳独见君。

尽倒浓漓浇磊磈,胸中着我半山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次韵林仲和筠庄(其五)筠庵

攀枝结叶蔽朝寒,病鹤摧颓老骨山。

安得虎头痴绝手,蘧庐置我水云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次韵林仲和筠庄(其七)筠亭

叠叠重重两岸山,钩连秀色上琅玕。

孤亭四壁面烟雨,人与白鸥分暮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