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相少师李公挽诗(其二)

国步乘阳九,胡尘暗上京。

支倾隆大厦,却敌隐长城。

草木知春泽,狐狸绝夜鸣。

云台瞻衮绣,千古继哀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国家命运正值阳九之灾,胡人入侵烟尘笼罩京城。
栋梁支柱摇摇欲坠,仿佛要倾覆宏伟的殿堂,抵御敌人的长城却悄然隐身。
草木感知春天的恩泽,夜晚狐狸不再哀鸣。
在云台上瞻望华丽的官袍,历代君王的哀荣在此延续。

注释

国步:国家命运。
阳九:古代历法中指极凶之年。
胡尘:胡人入侵时扬起的尘土,代指敌人。
京:京城。
支倾:支柱倾斜。
隆大厦:宏伟的殿堂。
却敌:抵御敌人。
长城:象征防御工事。
春泽:春天的恩惠,比喻皇恩。
绝:停止。
夜鸣:夜晚的哀鸣。
云台:宫殿中的高台,常用来指代朝廷。
衮绣:皇帝和官员的华美服饰。
千古:千秋万代。
哀荣:悲哀与荣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行军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战争氛围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和赞美。其中“国步乘阳九,胡尘暗上京”两句,设定了边疆战事的背景,展现了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和战争氛围。“支倾隆大厦,却敌隐长城”则进一步描绘了军队在坚固建筑和长城旁的对峙场景。

“草木知春泽,狐狸绝夜鸣”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节,如草木感受春天的滋润和狐狸在静谧的夜晚发出的叫声,展示了战争之外的宁静与生命力。这些意象既是对比,更彰显了战事的紧张与艰辛。

“云台瞻衮绣,千古继哀荣”则是一种从历史角度出发,对过去英雄事迹的回望和赞颂。云台可能指的是帝王或贵族居所,而衮绣则是华美的织物,这里象征着对往昔辉煌文化遗产的怀念。而“千古继哀荣”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些英雄事迹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后世的荣耀。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战争场面的描写,传递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过往英烈的缅怀之情。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春日杂咏(其九)

轩冕真成寄,江山早见招。

懒从春后觉,意别枕边消。

竹色侵书静,松声落耳摇。

妄心朝雾薄,乌鹊莫相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春日杂咏(其八)

二月忽已破,一春强半过。

提壶工唤客,布谷巧当歌。

得酒先愁尽,惜花翻恨多。

逢辰不为乐,明日复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春日杂咏(其七)

懒慢嵇中散,宽闲得自怡。

抱衾长恨晚,倒屐不嫌迟。

网日蛛丝挂,梳烟柳发垂。

朝来被花恼,浪走习家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春日杂咏(其六)

不作觚棱梦,长闲地角身。

南冠欲从楚,西笑敢怀秦。

鸿雁犹千里,牛羊绝四邻。

门罗今可设,更恐白头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