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深而神秘的山中景象,以毛公坛福地为背景,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首句“松萝滴翠白昼阴”写出了松树和青苔覆盖的山岩在白天也显得阴凉翠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七十二峰中最深"进一步强调了此地的偏远和幽深。
接下来,诗人提及“绿毛仙翁已仙去”,暗示这里曾有仙人居住,增添了神秘色彩。"石坛留竹坞"则描绘了竹林围绕的石坛,显示出古老与生机并存的景致。"竹阴扫坛石槎牙"通过描绘竹影斑驳的石坛和参差不齐的石头,展现出岁月的痕迹。
“汉时风雨生藓花”暗示此地历史悠久,历经风雨,连古老的石头上都长出了青苔,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山中笙鹤尚遗响"则借笙鹤之音,表达山中仍有仙灵或隐士遗留的超凡气息。"湖外人烟惊岁华"则将视线转向外界,感叹时光流逝,人间烟火与山中静谧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道人眸子照秋色,邀我分山筑丹室”,描绘了一个道人邀请诗人共建修炼之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驱丁役甲莫儿嬉,渴饮隐泉饥饵朮"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静生活的坚守,不愿被世俗打扰,甘愿在此山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总的来说,范成大的《毛公坛福地》是一首富有禅意和隐逸情怀的山水诗,通过对毛公坛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超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