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鲁直先王赐帖赞

赐帖不知其几,而今获其一。

四印之错出,百年之湮郁,神呵鬼护,见此遗物。

呜呼,此固先德之所寓,而匪止于绝世之名笔。

既轶而获此绣质,子孙守之谨勿失。

形式:

翻译

从前得到的帖子不知有多少,如今只获得其中一份。
这幅帖子上的四个印记错落有致,历经百年沉寂,仿佛神灵和鬼怪都在守护着它。
哎呀,这本是先辈们寄托情感的载体,而不仅仅是绝世佳作。
虽然它已经流传开来,但能得到这样的珍品,子孙后代要谨慎保管,不可丢失。

注释

赐帖:古代书信或书画等的赠送。
几:多少。
获:得到。
四印:四个印章。
错出:错落有致。
湮郁:埋没,久未被人发现。
神呵鬼护:形容受人敬仰或神秘地被保护。
遗物:遗留下来的珍贵物品。
先德:祖先的美德或才情。
匪止:不仅仅。
绝世之名笔:世间罕见的杰出作品。
轶:散失,流失。
绣质:精致的质地,比喻珍贵。
谨勿失:务必小心保存,不要丢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黄鲁直(即黄庭坚)所获先王赐帖的赞叹。诗中表达了对这份珍贵文物的惊奇和敬仰之情。"赐帖不知其几,而今获其一",说明这份帖子来之不易,极其稀罕。"四印之错出,百年之湮郁",强调了帖子的历史久远和历经沧桑。"神呵鬼护,见此遗物",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对帖子得以保存的奇迹般的感慨。

诗人认为这不仅是一件绝世名笔,更是先辈们精神的寄托:"此固先德之所寓"。他提醒后人要珍视这份绣质的遗产,"子孙守之谨勿失",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整体上,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文物的敬畏和对文化传承的呼唤。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黄鲁直汤方蔬法帖赞

汤以濡唇,蔬以适口。

抚藜肠而自惊,奚龙脑之犹取。

予方笋蕨是茹,檗荼是友。

发遗帖而一笑,正恐杨妃之百驿,未足以比庾郎之三韭也。

形式:

黄鲁直诗稿帖赞

句法之奇,日鍊月锻。

鸟轻之过疾讵稳,驴上之推敲未判。

长吉之心欲呕,弥明之息犹鼾。

天巧呈露,风期汗漫。

予方溯诗派而未能,所以掩斯卷而三叹也。

形式:

黄鲁直觉民读书帖赞

学以进乎道,不止于决科也。

厌饫优柔,贵精不贵多也。

得失奇偶,固末如之何也。

指端而言,所以勉其切磋也。

三致意于丁宁,式尔心之讹也。

因私淑以儆诸后学,又有以见前辈用心之不颇也。

形式: 押[歌]韵

黄鲁直真一酒诗帖赞

以蜜为酒,昉于东坡,托诗以传,百世不磨。

然而浊为贤而清为圣,泛为醪而盎为酂。

自古以降,厥名孔多,要皆不以甜称,惟少陵昌黎始有如蜜若饴之歌。

岂时人酸咸之嗜大概略同,予固未辨其趣之如何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