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节妇行

雄鸡齐唤霜满天,看郎刀裹肩上肩。

里胥促发似豺虎,语声未毕行尘前。

茕茕为君守乡里,妾身虽生不如死。

床头有儿呱呱声,此时欲死还宜生。

翠钿罗襦一时卸,转托邻翁向街卖。

郎行慎勿忧家中,妾身可碎妾不嫁。

生当努力青海头,死当瞑目黄泉下。

等闲一度十九秋,儿成学贾事远游。

妾存已似枝上露,郎在亦白天边头。

五更城头吹箴篥,黑云如轮月如漆。

荧荧一点青虹寒,蟋蟀在户鬼在室。

忽然四面来血腥,举头瞥见神魂惊。

一人手提髑髅立,遍体血污难分明。

汝近前来妾不惧,果是郎归定何据。

一风暗来飘血衣,去日曾穿此衣去。

郎归妾已知,但怪来何迟。

床头一灯灭,梁上长绳垂。

昔闻瀚海风沙一万里,郎兮几时飞度此。

妾死尚欲随郎行,看郎白骨沙场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爱丈夫的女子在丈夫久别归来后所经历的情感波动与生活变化。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细节,展现了女子从期待到失望,再到最终理解丈夫处境的复杂心理过程。

开篇“雄鸡齐唤霜满天”,以清晨鸡鸣、霜气弥漫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预示着故事的开始。接着,“看郎刀裹肩上肩”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丈夫准备出门的场景,暗示了他即将离家远行的命运。

“里胥促发似豺虎”一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官吏催促丈夫离开的严厉与急迫,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体生活的压迫。女子的哀求“妾身虽生不如死”,表达了她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床头有儿呱呱声”一句,将家庭的温馨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女子在家庭责任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她的话语“此时欲死还宜生”,既是对现状的绝望,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翠钿罗襦一时卸,转托邻翁向街卖”描绘了女子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不得不放下尊严,将贵重衣物出售给邻居的情景,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生当努力青海头,死当瞑目黄泉下”一句,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情与期望,希望他无论生死都能坚守信念,勇敢面对生活。

“等闲一度十九秋,儿成学贾事远游”描述了时间的流逝与家庭的变化,儿子长大成人,开始外出经商,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的分离与孤独感。

“妾存已似枝上露,郎在亦白天边头”一句,以自然界的露珠和天空中的星辰作比,形象地表达了夫妻间距离之遥远与情感之脆弱。

“忽然四面来血腥,举头瞥见神魂惊”描绘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使女子陷入极度的恐惧与不安。

“汝近前来妾不惧,果是郎归定何据”一句,展现了女子在面对未知时的勇敢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丈夫身份确认的迫切需求。

“一风暗来飘血衣,去日曾穿此衣去”通过衣物的细节,暗示了丈夫曾经的离别与牺牲,增加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郎归妾已知,但怪来何迟”表达了女子对丈夫归来的理解和宽容,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床头一灯灭,梁上长绳垂”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预示着故事的结束。

“昔闻瀚海风沙一万里,郎兮几时飞度此”表达了对丈夫旅途艰难的担忧与思念。

“妾死尚欲随郎行,看郎白骨沙场里”一句,展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情与忠诚,即使死亡也无法割舍彼此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与抉择,以及对爱情的执着与牺牲精神。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道旁废园

何人行乐处,零落见陂池。

草竟长于我,花还开向谁。

盛时来已晚,过客见同悲。

问讯樵苏者,模糊半不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遇伍三

君问十年事,凄然欲断魂。

一无如我意,尽可对君言。

刖屡足犹在,鞭多舌幸存。

相期著书好,归去掩蓬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山寺

晚林藏古刹,地僻到人稀。

遥望隔松坞,径来敲竹扉。

笑迎僧有相,惊窜鼠多机。

嗒尔忘言说,钟声满翠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访曹以南五明寺

一路是修竹,到门惟鸟声。

幽人正眠觉,稚子解将迎。

香缕断还续,道书纵复横。

昨宵雷雨急,可有毒龙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