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伍三

君问十年事,凄然欲断魂。

一无如我意,尽可对君言。

刖屡足犹在,鞭多舌幸存。

相期著书好,归去掩蓬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遇伍三》,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诗中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重逢时复杂的心情。

首句“君问十年事,凄然欲断魂”描绘了友人询问过去十年的经历时,诗人内心涌起的悲伤与感慨,仿佛即将被回忆中的苦痛割裂。这种强烈的感受,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接着,“一无如我意,尽可对君言”表明诗人愿意毫无保留地向友人倾诉自己的心声,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愿意分享。这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相互之间的信任。

“刖屡足犹在,鞭多舌幸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过去的挫折和困难比作被砍掉的脚和被打断的舌头,形象地说明尽管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仍然保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和表达自我的能力。这里蕴含着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与坚韧不拔的态度。

最后,“相期著书好,归去掩蓬门”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的愿望——将来一起完成著作,然后各自回到宁静的生活之中。这既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是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山寺

晚林藏古刹,地僻到人稀。

遥望隔松坞,径来敲竹扉。

笑迎僧有相,惊窜鼠多机。

嗒尔忘言说,钟声满翠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访曹以南五明寺

一路是修竹,到门惟鸟声。

幽人正眠觉,稚子解将迎。

香缕断还续,道书纵复横。

昨宵雷雨急,可有毒龙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遇故人

终日相对或兀兀,别去乃积千万言。

谁知此地复携手,仍无一语如从前。

世人但解别离苦,今日相逢泪如雨。

风尘满面霜满头,教人那得有一语。

形式: 古风

僧舍夜月

寂寂诸天夜气中,阇黎粥后饭堂空。

低头云影时争月,入耳松涛独受风。

远迹已堪邻虎豹,定心可许问鱼龙。

一龛弥勒遥相对,岁久琉璃焰不红。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