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雨诗(其四)

伊年暮春,旱久不雨。人曰时哉,历有常数。

禹汤之贤,莫能弗遇。

形式: 四言诗 押[遇]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刘敞的《闵雨诗》第四篇,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干旱天气的忧虑与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诗中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背景——暮春时节,气候异常干燥,久旱无雨。这种自然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和思考:“伊年暮春,旱久不雨。”“伊”字在这里引出了一种叙述的语气,仿佛在说“在这一年暮春的时候”,紧接着描述了干旱持续的时间之长,“旱久不雨”。

接着,诗人以一种哲学的视角探讨了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人曰时哉,历有常数。”这句话意味着人们认为这是时间的安排,自然界的运行有着固定的规律。这里蕴含着对自然界秩序的尊重和对人类有限认知的谦逊。

随后,诗人进一步深化主题,引用了古代圣贤禹和汤的例子:“禹汤之贤,莫能弗遇。”禹和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禹治水有功,汤则以仁德著称。诗人通过这两个例子,暗示即使是贤明的君主也无法改变自然界的规律,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法则的不可违抗性。

整首诗通过简短的语句,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敬畏之情。它不仅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对干旱问题关注的诗歌,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尊重。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闵雨诗(其五)

帝独喟息,是岂足言。化育万物,若镕以埏。

患在诚薄,不能动天。

形式: 四言诗

闵雨诗(其六)

退而斋心,渊默以居。钟鼓不设,宴游不娱。

左右肃然,壹怀瞿瞿。

形式: 四言诗

闵雨诗(其七)

疏狱省刑,与物更始。内恕孔悲,引咎在己。

爰及四海,愚智咸喜。

形式: 四言诗 押[纸]韵

闵雨诗(其八)

追悟谠直,褒进淹滞。声色无迕,式序在位。

嬖习权近,慑威屏气。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