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鸶二首(其二)

雪里曾迷我,笼中旧养君。

忽从红蓼岸,飞出白鸥群。

影照翘滩浪,翎濡宿岛云。

鸳鸿解相忆,天上列纷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在雪地中你曾让我迷失方向,而我在笼中也曾饲养过你。
忽然间你从长满红蓼的岸边,飞离了那片白鸥聚集的群体。
你的身影映照在起伏的波浪上,羽毛沾湿了夜宿小岛上的云雾。
鸳鸯与大雁都能相互忆起,它们在天空中成群排列得如此整齐。

注释

雪里:雪地中。
曾迷我:让我曾经迷失。
笼中:笼子里。
旧养君:以前养过你。
忽从:忽然从。
红蓼岸:长满红蓼的岸边。
飞出:飞离。
白鸥群:一群白鸥。
影照:身影映照。
翘滩浪:起伏的波浪。
翎濡:羽毛沾湿。
宿岛云:夜宿小岛上的云。
鸳鸿:鸳鸯与大雁,比喻伴侣或同类。
解相忆:能够相互回忆、思念。
天上列纷纷:在天空中成群排列得很整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中水鸟的生动画面,通过对比雪地与笼中的不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渴望。开篇“雪里曾迷我,笼中旧养君”两句,既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也是对现状的隐喻,雪和笼代表着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接着,“忽从红蓼岸,飞出白鸥群”描述了水鸟突然从红蓼丛生的河岸飞起的情景,这里“忽然”表现了一种突发性,而“白鸥群”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水鸟自由飞翔的画面。

“影照翘滩浪,翎濡宿岛云”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致刻画。水鸟的身影投射在波光粼粼的滩石上,而它们的羽毛则因飞动而湿润,仿佛与远处岛屿上的浮动云朵相呼应。

最后,“鸳鸿解相忆,天上列纷纷”通过水鸟的翱翔和天空的云层,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或故土的怀念。这里“解相忆”暗示了一种情感上的释放,而“天上列纷纷”则是这种情感的外化。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竹里作六韵

我来深处坐,剩觉有吟思。

忽似潇湘岸,欲生风雨时。

冷烟濛古屋,乾箨堕秋墀。

径熟因频入,身闲得遍欹。

踏多鞭节损,题乱粉痕隳。

犹见前山叠,微茫隔短篱。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杨花

暖景照悠悠,遮空势渐稠。

乍如飞雪远,未似落花休。

万带都门外,千株渭水头。

纷纭知近夏,销歇恐成秋。

软著朝簪去,狂随别骑游。

旆冲离馆驿,莺扑绕宫楼。

江国晴愁对,池塘晚见浮。

虚窗萦笔雅,深院藉苔幽。

静堕王孙酒,繁黏客子裘。

咏吟何洁白,根本属风流。

向日还轻举,因风更自由。

不堪思汴岸,千里到扬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

何处陪游胜,龙兴古观时。

诗悬大雅作,殿礼七真仪。

远继周南美,弥旌拱北思。

雄方垂朴略,后辈仰箴规。

对坐茵花暖,偕行藓阵隳。

僧绦初学结,朝服久慵披。

到处琴棋傍,登楼笔砚随。

论禅忘视听,谭老极希夷。

照日江光远,遮轩桧影欹。

触鞋松子响,窥立鹤雏痴。

始贵茶巡爽,终怜酒散迟。

放怀还把杖,憩石或支颐。

眺远凝清眄,吟高动白髭。

风鹏心不小,蒿雀志徒卑。

顾我专无作,于身忘有为。

叨因五字解,每忝重言期。

舍此应休也,何人更赏之。

淹留仙境晚,回骑雪风吹。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夏雨

霮䨴蔽穹苍,冥濛自一方。

当时消酷毒,随处有清凉。

著物声虽暴,滋农润即长。

乍红萦急电,微白露残阳。

应祷尤难得,经旬甚不妨。

吟听喧竹树,立见涨池塘。

众类声休出,群峰色尽藏。

颓沱来洞壑,汗漫入潇湘。

下叶黎氓望,高祛旱暵光。

幽斋飘卧簟,极浦洒归樯。

藓在阶从湿,花衰苑任伤。

闲思济时力,歌咏发哀肠。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