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德邵(其一)

蹑屩担簦又徙居,未能慷慨赋归与。

浯溪难继中兴颂,西塞重寻渔父书。

故国山川怀望切,在廷知旧记怜疏。

不须更论升沉事,钟釜年年粟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寄德邵(其一)》是宋代诗人李正民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故国山川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蹑屩担簦又徙居,未能慷慨赋归与”,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频繁迁徙,难以找到安定之所,心中满是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却未能实现。这里运用了“屩”(草鞋)、“簦”(伞)等古代行旅之物,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漂泊生活。

颔联“浯溪难继中兴颂,西塞重寻渔父书”,将诗人的心境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浯溪,唐代著名诗人元结曾在此刻下《中兴颂》,歌颂唐朝中兴之主。而西塞,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渔父相关,象征着避世隐逸的生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无法在历史中留下像元结那样的丰功伟绩,但内心仍渴望着如渔父般淡泊名利、自由自在的生活。

颈联“故国山川怀望切,在廷知旧记怜疏”,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他深切怀念着故国的山川,对过去的知交旧友充满眷恋,但又感叹于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关系显得疏远。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深情回忆,也流露出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尾联“不须更论升沉事,钟釜年年粟有馀”,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收束全诗。诗人认为不必再为个人的荣辱得失而烦恼,因为生活中最基本的粮食年年都有富余。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肯定,也是对精神境界的一种提升,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达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思韵味的作品。

收录诗词(291)

李正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德邵(其二)

闻说王门久曳裾,馀皇曾奉数行书。

柯山倥偬难为客,海岸萧条且屏居。

侯喜不应操耒具,井丹宁肯食葱菹。

扁舟过我非难事,百结心旌待子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寄元叔因呈知府内翰

闻说移居向越州,三生风月旧曾游。

秦碑古字应难读,禹穴馀书尚可求。

海蟹江珧荐?醁,林苞野蕨助肴羞。

遥知屡下陈蕃榻,顾我飘零阻献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元叔(其一)

十年出处略相同,名在丹台第几重。

欲富未能求五牸,为贫聊且受三钟。

寒灰复焰惭安国,穷鬼何知笑伯龙。

泛宅浮家苕霅上,一觞一咏可从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寄元叔(其二)

海上欣逢梅柳新,旅怀悽惨倍伤春。

飘浮正类河中木,聚散还同陌上尘。

终拟文章为世用,未应富贵后时人。

登临况有新诗句,满箧珠玑岂患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