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骊山怀古》由清代诗人周煌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骊山的历史沧桑与自然美景,以及对过往历史的深沉感慨。
首联“十月骊山驾未回,龙鬐凫翼倚莲开”,以十月的骊山为背景,想象着帝王驾临的情景,骊山上的植被仿佛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如同龙鬐和凫翼般优雅,而莲花则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绽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颔联“五王帐冷无同梦,三国车填有近陪”,这里运用了典故,将骊山的历史与五王、三国的风云变幻相联系,暗示了权力更迭与历史的无情。五王帐冷,象征着昔日辉煌不再,三国车填,却也并非完全寂寥,近处有人相伴,但这种陪伴更多是历史的回响而非现实的温暖。
颈联“动地渔阳喧鼓角,造天汤殿锁莓苔”,进一步描绘了骊山的另一面——战争与衰败。渔阳的鼓角声震动大地,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动荡,而天汤殿则被莓苔覆盖,显得荒凉破败,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无情。
尾联“凄清阁道闻铃雨,可忆山泉喷薄来”,以凄清的阁道和铃雨的声音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氛围。阁道上或许曾经有过欢声笑语,但现在只剩下铃声与雨水的交织,让人不禁思考起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以及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山泉的喷薄而来,既是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历史长河中那些短暂而辉煌时刻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骊山不同侧面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变迁、自然的美丽与哀愁,以及对过往的深深感慨,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怀古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