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府店福昌山阁

危磴通高阁,登临境迥清。

云开千岫出,雪霁一川明。

断雁来孤影,遥泉落细声。

野烟依竹见,溪树与桥平。

已助骚人思,空摇远客情。

扁舟如可泛,历历是江程。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陡峭的石阶直通高阁,登高望远景色清幽。
云雾散去,千座山峰显现,雪后初晴,河流一片明亮。
孤雁南飞留下孤单身影,远处泉水落下细微声响。
野外炊烟在竹林间若隐若现,溪边树木与小桥齐平。
这样的景致激发了诗人的思绪,却让远方的游子更加感怀。
如果能乘一叶扁舟,那清晰的江景就是前行的路程。

注释

危磴:陡峭的石阶。
高阁:高耸的楼阁。
登临:登高眺望。
迥清:景色清新。
云开:云雾散去。
岫:山峰。
雪霁:雪后初晴。
川明:河流明亮。
断雁:孤雁。
遥泉:远处的泉水。
野烟:野外炊烟。
竹见:若隐若现。
溪树:溪边树木。
桥平:与桥齐平。
骚人:诗人。
空摇:徒然触动。
扁舟:扁舟。
历历:清晰可见。
江程:江上的旅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蔡襄登上福昌山阁的所见所感。首句"危磴通高阁",展现了山路陡峭而直通高阁的画面,暗示了登高过程的艰辛和景色的壮观。接下来的"登临境迥清",则强调了登高后视野的开阔和心境的澄清。

"云开千岫出,雪霁一川明",通过描绘云雾散去后群山叠翠和雪后川面明亮的景象,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秀美。"断雁来孤影,遥泉落细声",借孤雁和远方泉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野烟依竹见,溪树与桥平",进一步刻画了近处景致的细腻,竹林中的炊烟和溪边的树木与桥梁相接,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最后两句"已助骚人思,空摇远客情",表达了诗人登高后的思绪飘渺和对远方的怀想,以及对乘舟泛江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山阁之上的壮丽风光和诗人的情感寄托,展现出宋代山水诗的特色。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题何山人大隐阁

万井连交道,中天敞静轩。

由来隐廛市,全胜贲丘园。

目极无留赏,心閒不避喧。

沼光摇屋动,花艳出栏繁。

雨霁山容静,潮生海气昏。

幽人披彩槛,永日对芳樽。

素业名家久,通医与义存。

丹图环八卦,仙诀遁三元。

造化今为友,欢忧本聚门。

应须超世累,宴坐此忘言。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题福州释迦院幽幽亭

路尽得佳赏,川原何净明。

周围地形壮,洒落世尘清。

背郭千峰起,涵空一水横。

风帆人共远,潮屿岁重耕。

晓市炊烟合,孤庵汲道萦。

俯窥岩鸟过,微认野云生。

香气林端出,秋容物外呈。

表閒幡弄影,觉静磬传声。

官舍今稀讼,轓车此驻行。

唱篇知寡和,君世负诗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十三日出赵园观花

水际开花千万窠,初莺时逐丽人歌。

欲知太守行春乐,只向东城得最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十六日会饮骆园

名园何事却居廛,永昼游蜂乳燕喧。

不计阴晴与风雨,卷帘花蘤在尊前。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