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滴水岩(其一)

泠泠清响落岩中,正脉由来触处通。

一滴也无真戏论,谁知白浪已翻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刘才邵的《题滴水岩(其一)》以滴水岩为题材,描绘了自然界的奇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滴与岩石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深邃哲思。

首句“泠泠清响落岩中”,以“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脆悦耳,“清响”则强调了声音的纯净与高雅,仿佛是天籁之音,直接从岩石之中流淌而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景象,更通过听觉的渲染,让读者仿佛能亲耳听到那清澈的水声,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次句“正脉由来触处通”,进一步揭示了水滴与岩石之间的内在联系。这里的“正脉”可以理解为水流的主干或生命的主线,它在岩石间自由流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展现出自然界中生命力量的流动性和普遍性。通过“触处通”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抽象的生命力具象化,让人感受到即使是最微小的力量,也能在宇宙间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句“一滴也无真戏论”,转而探讨了自然现象背后的哲学思考。在诗人看来,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也蕴含着宇宙间的真理和智慧。这里“真戏论”可能指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或是对生活琐事的超然态度。通过这一句,诗人引导读者超越表面现象,去探寻自然与生命背后更为深层的意义。

最后一句“谁知白浪已翻空”,以“白浪”象征着生命的起伏与变化,暗示着自然界的循环不息。随着水滴的不断汇聚与分散,白浪在空中翻腾,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时间流逝、生命轮回的隐喻。这一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感慨,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题滴水岩(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探索。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对话,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收录诗词(238)

刘才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滴水岩(其二)

曾酌曹溪一掬甘,笑他梁燕自呢喃。

根尘却是圆通境,个里何妨舌本参。

形式: 七言绝句

次韵李彦渊郎中试院三绝句(其一)

铨曹注拟待群才,妍丑先分宝鉴开。

馀力留诗在岩壁,护持神物已应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次韵李彦渊郎中试院三绝句(其二)

春满湖山草木芳,薰晴晓日动微黄。

遥知从骑归来处,穿破东风十里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次韵李彦渊郎中试院三绝句(其三)

野草幽花似缬斑,僧窗聊寄两旬闲。

衣冠行赴东都会,官府深严不在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