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三十咏(其三)

安居原不涉思惟,莫道吾宗也大奇。

夙习未能遵世谛,虚名偏喜少人知。

水边黄叶随流去,树里青山背日移。

拾得一枝无孔笛,前人吹破不堪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态度与心境。首联“安居原不涉思惟,莫道吾宗也大奇”表达了隐士不为世俗所累,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令人称奇。颔联“夙习未能遵世谛,虚名偏喜少人知”则揭示了他不愿遵循世俗规则,对虚名并不热衷,反而喜欢在低调中生活,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真实。

颈联“水边黄叶随流去,树里青山背日移”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时光流逝与世事变迁,黄叶随流水而去,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而青山背日移,则暗示着时间的推移与环境的变化。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与变化的深刻感悟。

尾联“拾得一枝无孔笛,前人吹破不堪吹”以一个具体的场景结束全诗,隐士偶然拾得一根无孔的笛子,却无意于吹奏,因为前人已经无法再吹出美妙的音乐。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过去技艺的尊重,也寓意着他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与内在的和谐,而非外在的成就或名声。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罗浮山三十咏(其四)

年来得力是忘机,物外孤心渐入微。

虫惜清声终夜语,鸟因昭质榜林飞。

凭他风雨能侵席,到处晴阴不掩扉。

半角好山谁作主,自怜临老始知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罗浮山三十咏(其五)

宿雨初晴策短藜,看云行到乱峰西。

眼前图画无人绘,皮里诗囊且自携。

果熟静观连蒂落,松高曾记与眉齐。

分明一簇香风过,开遍山楂又木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罗浮山三十咏(其六)

六时禅诵又斜曛,童子烧香礼愿文。

向晚也须迟掩户,前峰犹有未归云。

岩猿宿树仍留果,社鼠依山亦断荤。

莫怪痴心爱狂黠,相逢尽道不如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罗浮山三十咏(其七)

清晨客至暮方还,问我何心住此间。

在世但知聊寄迹,旁人都说是居山。

近嫌路有樵人识,渐觉门须侍子关。

他日与君相见处,断崖移屋不堪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