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年来得力是忘机",表明诗人通过多年的修行,学会了在纷扰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再轻易被外界事物所动。"物外孤心渐入微",进一步阐述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内心纯净的状态。
"虫惜清声终夜语,鸟因昭质榜林飞",诗人以虫鸣鸟飞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内心的自由与纯净。虫子在夜晚用清脆的声音表达着自己的情感,鸟儿则因光明的羽毛而勇敢地在树林间飞翔,这些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凭他风雨能侵席,到处晴阴不掩扉",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的从容态度。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不为外界所动摇。
"半角好山谁作主,自怜临老始知归",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意识到,在这美好的山川之间,自己才是真正的主宰者。直到晚年,他才真正理解并认识到,回归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才是生活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