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河晓渡

月落金城鼓角残,危关晓色拂雕鞍。

黄河渺渺中原隔,紫塞迢迢边地寒。

西望旌旗连瀚海,东来风雪满皋兰。

萍踪万里休惆怅,虎节龙沙亦壮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清晨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情感。首句“月落金城鼓角残”,以月落暗示时间之早,金城象征边塞之地,鼓角残则表现出边关的宁静与肃穆。次句“危关晓色拂雕鞍”,描绘出在晨光中,战士们准备出发的情景,雕鞍寓意战马,拂字生动地展现了光线与战马的互动。

接着,“黄河渺渺中原隔”一句,将视线从边关拉远至黄河,黄河的辽阔与边关的隔绝形成对比,暗示了边疆的遥远与险峻。“紫塞迢迢边地寒”进一步强调了边地的寒冷与遥远,紫塞指代北方边塞,迢迢则表现了距离之长。

“西望旌旗连瀚海,东来风雪满皋兰”两句,通过“西望”与“东来”的视角转换,展现了一幅广阔而动态的画面:西望是战士们向着瀚海(泛指沙漠)进发,东来则是风雪覆盖的皋兰(地名),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战士们的英勇。

最后,“萍踪万里休惆怅,虎节龙沙亦壮观”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感慨与赞美。萍踪比喻行踪不定的生活,虎节代表边防重镇,龙沙则是古代对沙漠的称谓。这两句既是对边塞生活艰辛的认同,也是对边防将士英勇无畏精神的颂扬,同时流露出一种豪迈与乐观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边塞的壮美与战士的英勇,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也有对边防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明代边塞诗的特色。

收录诗词(5)

蔡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丁酉除夕有感

牢落天涯两岁除,梦中曾几赋归与。

圣朝未有宽恩诏,边郡犹劳判事书。

忙里不知残腊去,客边惟觉二毛疏。

椒盘此夜谁觞酒,忽忆家乡万里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九月一日登弥勒阁

旅病经秋愧玉簪,强登楼阁帝城阴。

云高白雁边声急,露冷黄花岁色侵。

燕甸南来平野阔,秦天西去大河深。

凭轩极目怀吾土,日暮栖迟动越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林迁于得告还山

祖席初分酒半酡,相看无奈故人何。

生憎柳色临岐路,况听春声入棹歌。

旧国云山何处是,他年风雨忆君多。

祇缘簪组能相绊,未得相从访薜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宿京口驿

风帆如马过维扬,满目烟花路渺茫。

江上潮痕收暮雨,渡头人影立斜阳。

十年季子裘应敝,三月王孙草正芳。

今夜月明京口驿,计程应喜近家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