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

不见秘书心若失,及见秘书失心疾。

安为动主理信然,我独觉子神充实。

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

妻儿待我且归去,他日杖藜来细听。

形式: 古风

翻译

见不到你内心如失魂,一旦见到你又心慌意乱。
何以你的话语能打动我,道理确是如此,唯我察觉你的精神饱满。
再次听到西方止观经,我在这古老的寺庙中感受到清冷的风声。
妻子孩子期盼我回家,日后我会拄杖再来聆听详尽。

注释

秘书:指对方,可能是一位重要的人物或亲密的人。
心若失:形容心情失落、空虚。
动主:打动人心的主导力量。
理信然:道理确实如此。
西方止观经:可能是佛教经典,来自西方的止观修行法。
老身:自谦之词,指自己年纪大。
古寺:古老的寺庙。
杖藜:拐杖和藜杖,代指年迈者。
细听:仔细聆听。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通过这短暂的几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

"不见秘书心若失,及见秘书失心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李秘书分离时的心境变化。当他们相隔两地时,诗人心里感到一种空寂,如同丢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而当重逢之际,却又有一种忧虑油然而生,这份心病似乎难以平复。

"安为动主理信然,我独觉子神充实。" 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怀。在这喧嚣的世界中,他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信念,而他独自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充实。

"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再次聆听佛教经典——《西方止观经》的场景。他在年迈之际,于古老的庙宇中寻求内心的安宁和解脱,周围环境的清幽也与他内心世界相得益彰。

"妻儿待我且归去,他日杖藜来细听。" 这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家庭的思念。他希望能够尽快回到家中,到那时,他将用拐杖扶着耳朵,以便更仔细地聆听孩子们的声音。这不仅是对亲情的渴望,也反映出他在佛法修炼之余,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信仰以及家庭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

九载一相逢,百年能几何。

复为万里别,送子山之阿。

白鹤久同林,潜鱼本同河。

未知栖集期,衰老强高歌。

歌罢两悽恻,六龙忽蹉跎。

相视发皓白,况难驻羲和。

胡星坠燕地,汉将仍横戈。

萧条四海内,人少豺虎多。

少人慎莫投,多虎信所过。

饥有易子食,兽犹畏虞罗。

子负经济才,天门郁嵯峨。

飘飖适东周,来往若崩波。

南宫吾故人,白马金盘陀。

雄笔映千古,见贤心靡他。

念子善师事,岁寒守旧柯。

为吾谢贾公,病肺卧江沱。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别董颋

穷冬急风水,逆浪开帆难。

士子甘旨阙,不知道里寒。

有求彼乐土,南适小长安。

到我舟楫去,觉君衣裳单。

素闻赵公节,兼尽宾主欢。

已结门庐望,无令霜雪残。

老夫缆亦解,脱粟朝未餐。

飘荡兵甲际,几时怀抱宽。

汉阳颇宁静,岘首试考槃。

当念著白帽,采薇青云端。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别蔡十四著作

贾生恸哭后,寥落无其人。

安知蔡夫子,高义迈等伦。

献书谒皇帝,志已清风尘。

流涕洒丹极,万乘为酸辛。

天地则创痍,朝廷当正臣。

异才复间出,周道日惟新。

使蜀见知己,别颜始一伸。

主人薨城府,扶榇归咸秦。

巴道此相逢,会我病江滨。

忆念凤翔都,聚散俄十春。

我衰不足道,但愿子意陈。

稍令社稷安,自契鱼水亲。

我虽消渴甚,敢望帝力勤。

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

积水架三峡,浮龙倚长津。

扬舲洪涛间,仗子济物身。

鞍马下秦塞,王城通北辰。

玄甲聚不散,兵久食恐贫。

穷谷无粟帛,使者来相因。

若凭南辕吏,书札到天垠。

形式: 古风

别赞上人

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

我生苦漂荡,何时有终极。

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

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

杨枝晨在手,豆子雨已熟。

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

异县逢旧友,初忻写胸臆。

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

野风吹征衣,欲别向曛黑。

马嘶思故枥,归鸟尽敛翼。

古来聚散地,宿昔长荆棘。

相看俱衰年,出处各努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