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春雪》由明代诗人谢铎所作,巧妙地描绘了春日里罕见的雪景,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意外与惊喜。
首句“二月东风翻作冻”,以“东风”开篇,通常象征着温暖和生机,却在此时“翻作冻”,暗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变化,预示着春雪的到来。这种反常的景象,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既新奇又略带一丝寒意的基调。
接着,“两年春意腊前归”,通过对比强调了这次春雪的特殊性。在正常年份,春意应该在腊月之前就已显现,而现在却在二月的东风中化为寒冷的雪花,这不仅突出了春雪的罕见,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错位感。
“越中儿女燕中长,不识今朝是雪飞。”这两句将目光转向了人物,通过“越中儿女”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对这场春雪的陌生与好奇。这里的“越中”泛指江南地区,而“燕中”则可能是指北方或更广阔的地方,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春雪的稀有与不同寻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微妙捕捉,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温馨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春雪的到来,既带来了季节的变换,也引发了人们对时光流转、自然奇观的深刻思考。谢铎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春雪》成为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