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俗时有变,中和节惟新。
轩车双阙下,宴会曲江滨。
金石何铿锵,簪缨亦纷纶。
皇恩降自天,品物感知春。
慈恩匝寰瀛,歌咏同君臣。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展现了当时的繁华与和谐。诗人通过对节日变迁、车马阙楼、金石乐声等细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喜庆祥和的氛围,以及对皇恩浩荡的赞美之情。
"风俗时有变,中和节惟新。" 这两句点出了节日的变化与更新,也映射了社会的中正和谐。此处“中和”二字,不仅指节气的更替,也寓意着朝廷的中正之道。
"轩车双阙下,宴会曲江滨。" 轩车是高贵者所乘,双阙则是宫殿前两侧的楼台,这里形象地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场所的宏伟。而曲江之滨,则是宴会举行的地点,为宴会增添了一抹自然美。
"金石何铿锵,簪缨亦纷纶。" 金石为乐器,铿锵指其声音;簪缨则是古代士人头饰,这里形容的是宴会上乐声与服饰的华丽和谐。
"皇恩降自天,品物感知春。" 这两句表达了对皇帝恩泽的赞颂,以及万物在春天中得到滋润的情景。
"慈恩匝寰瀛,歌咏同君臣。" 慈恩泛指皇帝的恩德,这里通过“匝寰瀛”形容其广大无边;而“歌咏同君臣”则表现了臣子们一心向着君主,共同歌颂的和谐局面。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皇恩浩荡、朝廷中正以及社会和谐的赞美之情。
不详
唐朝大臣。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施政方略,深得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灵武,召他参谋军事,又为幸臣李辅国等诬陷,复隐衡岳。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又屡为权相元载、常衮排斥,出为外官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欢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青青东门柳,岁晏复憔悴。
良弓摧折久,谁识是龙韬。
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
夷门一把平安火,定逐恒山候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