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昌和东坡子由彭城月诗并录澹庵新州以所和见示索和

澹庵眼似坡仙高,眇视轩冕如秋毫。

忠臣要作社稷计,那知平陆生风涛。

当时盖亦轻馀子,富贵转头真逝水。

汗青不朽姓字香,百世闻风尚兴起。

函关正要封泥丸,金陵王气开龙蟠。

一书乞借尚方剑,搢绅环睨心为寒。

要扶銮驾还都汴,鼎镬在前颜不变。

低头办了著南冠,敛手笑还丞相板。

飞鸢跕跕古锦山,气老益壮穷益坚。

银河流空月照地,肺肝洞作冰玉看。

缅怀坡仙亦大好,诗比离骚兴香草。

持杯满满贺素娥,岭海百年逢二老。

闻孙趾美德不贫,清文高节犹前人。

何当佳话重拈出,只惭授简梁园客。

形式: 古风

翻译

澹庵的眼眸像苏东坡般深邃,看待权贵如同秋毫之末。
忠臣一心为国家打算,怎料平静之地也会起风浪。
那时他并未看重他人,富贵转瞬即逝,如流水般消逝。
姓名永载史册留芳,百代之后,名声依旧被人传颂。
函谷关正需封印国书,金陵之地王气蒸腾,龙脉盘绕。
一封求剑信,向朝廷借剑,士大夫们目光警惕,内心寒意丛生。
他决心护送君王回京,面对生死威胁,面色不变。
低头接受囚徒之冠,双手合十,笑对丞相的责难。
飞鸟坠落古锦山,气节虽老而更坚韧。
银河倒挂,月光照亮大地,他的心肠如冰玉般透明。
怀念苏东坡,他的诗才如同屈原的《离骚》,充满香草般的清新。
举杯满饮,向嫦娥献上祝福,岭南百年,有幸遇见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听说孙子孙女品德高尚,清廉节操如同先人。
何时能再述佳话,我只感到愧为梁园的宾客,未能传承他们的美德。

注释

澹庵:诗人自指或友人的别号。
坡仙:指苏轼,以其诗才闻名。
轩冕:古代官车和冕服,象征权势。
社稷:国家的代称。
金陵:古都南京的别称。
尚方剑:皇帝御赐的宝剑,象征权力。
搢绅:古代官员的代称。
南冠:囚犯的帽子,代指囚徒身份。
丞相板:丞相的职位,这里指责难。
银河:银河系,这里比喻广阔的天地。
梁园:西汉梁孝王的园林,后泛指文人雅集之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元晋的作品,他以胡文昌和苏轼(子由)的彭城月诗为背景,与澹庵新州的和诗相互酬答。诗中,陈元晋将澹庵的眼力比作苏东坡,形容其洞察力之深,对权贵的蔑视如同看待秋毫。他赞扬澹庵作为忠臣,深谋远虑,即使面临风涛般的变故,也坚守社稷之志。

诗中提到“函关正要封泥丸”暗指历史变迁,而“金陵王气开龙蟠”则寓言国家运势。陈元晋对澹庵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认为他的诗才如同封泥丸般珍贵,且其高尚品格能流传百世,激励后人。他还描绘了澹庵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不屈,以及对皇帝的忠诚,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能保持气节。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澹庵和苏轼诗风的赞美,认为他们的作品如《离骚》般充满香草之气,值得后人传颂。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澹庵孙辈美德的肯定,期待能有更多关于他们的佳话流传。整首诗充满了对诗人的敬仰和对文学传统的感慨。

收录诗词(114)

陈元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刘金部

忠清家法见闻中,蜀产凋零又到公。

抗伪一门诚节谊,明伦数语最精忠。

郎潜勇退声名重,使传贤劳惠利丰。

时事方艰人物眇,可堪收泪洒悲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得主管仙都之命

头衔清甚管仙都,吏责全无出有车。

老去心情酬应懒,闲来亲友往还疏。

每嗤人作囚山赋,莫劝侬通光范书。

只把穷愁博强健,世间得失本乘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吾敬林隐君,终老梅花乡。

孤山足佳处,不愿白玉堂。

古来贫贱交,富贵渠相忘。

岁寒谁古心,摇摇桃李场。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喜雨

六月乃有此,丰年定可书。

真成天雨粟,到处水成渠。

䆉稏香连亩,污邪载满车。

所忻同一饱,未用叹无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