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谣

南来北去何时了,为利为名无了时。

为利为名满世间,南来北去正相宜。

朔风三月衣裳单,塞上行人忍涷难。

好笑山中观静者,无端绝寒受风寒。

谓余为利不知余,谓渠为名岂识渠。

非名非利一事无,奔走道路胡为乎。

试问长者真良图,我愿与世名利徒,同歌帝力乐康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朔风谣》由明代思想家李贽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首句“南来北去何时了,为利为名无了时”,以“南来北去”象征人生的奔波与忙碌,而“为利为名”则揭示了人们追求物质与名誉的无尽欲望。这两句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也是对人性中贪婪与浮躁本质的揭示。

接着,“为利为名满世间,南来北去正相宜”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追求利益与名声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朔风三月衣裳单,塞上行人忍涷难”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形象地展示了在严酷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底层人民艰辛生活的同情与关注。

“好笑山中观静者,无端绝寒受风寒”则通过对比,讽刺了那些自以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的人,实际上却可能因为自己的选择而遭受更大的痛苦与不便。

“谓余为利不知余,谓渠为名岂识渠”这两句表达了对社会上误解与偏见的感慨,指出人们往往难以理解他人的真实处境和内心世界。

“非名非利一事无,奔走道路胡为乎”提出了对人生价值的反思,认为如果仅仅追求名利,那么生活将失去真正的意义。

最后,“试问长者真良图,我愿与世名利徒,同歌帝力乐康衢”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即希望人们能够超越名利的束缚,共同享受和谐、幸福的社会生活。

整体而言,《朔风谣》不仅展现了李贽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深度和情感温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148)

李贽(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 字:宏甫
  • 号:卓吾
  • 籍贯:福建泉州
  • 生卒年:1527~1602

相关古诗词

题绣佛精舍

闻说澹然此日生,澹然此日却为僧。

僧宝世间犹时有,佛宝今看绣佛灯。

可笑成男月上女,大惊小怪称奇事。

陡然不见舍利佛,男身复隐知谁是。

我劝世人莫浪猜,绣佛精舍是天台。

天欲散花愁汝着,龙女成佛今又来。

形式: 古风

十八罗汉漂海偈

十八罗汉漂海,第一胖汉利害。

失脚踏倒须弥,抛散酒肉布袋。

犹然嗔怪同行,要吃诸人四大。

咄,天无底地无盖,好个极乐世界。

形式: 偈颂

十八罗汉游戏偈

不去看经念偈,却来神通游戏。

自夸能杀怨贼,好意翻成恶意。

咦,南无阿弥陀佛,春夏秋冬四季。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哭耿子庸(其一)

楚国有一士,胸中无一字。

令人读汉书,便道赖有此。

盖世聪明者,非君竟谁与。

所以罗盱江,平生独推许。

行年五十一,今朝真死矣。

君生良不虚,君死何曾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