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
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先贤盛说桃花源”,即引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对古人隐逸理想的追崇。“尘忝何堪武陵郡”,则是在感叹世间纷争与污浊,使得人们向往清净之地,如同武陵郡这般的地方。后两句“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指的是古代有士人为了避免战乱而隐居,这种生活方式延续至今,而这些隐者们选择了与世隔绝,不再与外界交往。这样的描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高远情操,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于自然美好的向往和对尘世烦嚣的逃避心理。
不详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
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诸侯分楚郡,饮饯五溪春。
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
斋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
仙老言馀鹤飞去,玉清坛上雨濛濛。
河上老人坐古槎,合丹只用青莲花。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