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蔡邕所作,名为《答 卜 元 嗣 诗》。从诗句来看,蔡邕在表达对朋友卜元嗣赠诗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回应的决心。
“斌斌硕人,贻我以文。” 这两句描绘了卜元嗣送来的诗篇是如此丰富而深厚,如同一位学者用心撰写。"贻"字表明是一种馈赠或遗赠,这里指的是精神层面的赠予。
“辱此休辞,非余所希。” 蔡邕在这里谦逊地表示自己不敢当,觉得卜元嗣的赞誉过高,不是他所追求的。"辱"字意味着羞愧或不敢当,这里显示了蔡邕的谦虚态度。
“敢不酬答,赋诵以归。” 最后两句表达了蔡邕不敢怠慢回应之意,他要通过赋诗来回答卜元嗣,用心诵读并将这份情感带回内心。"敢不"二字表现出一种勇气和决心,而"酬答"则是对馈赠的回报。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谊与互动,以及他们在文化交流中的尊重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