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湘东三管竹金银,名胜均蒙品藻频。
里巷自怜为下士,门墙亦许托微身。
吹嘘短翮扶摇力,沾溉寒根造化仁。
堂扁特书烦大手,少偿孟母教迁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灼的作品,名为《再和(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己身处下位、不被重用的哀叹,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知识和文化的渴望,以及希望得到贵族或有权势人物帮助的愿景。
"湘东三管竹金银,名胜均蒙品藻频。"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高洁的意境,其中“湘东”指的是古代的地名,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诗人自己;“三管”和“竹金银”则象征着诗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而“名胜均蒙品藻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山大川、文化遗产的向往与赞美。
"里巷自怜为下士,门墙亦许托微身。"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的自我哀叹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诗人感到自己是一个地位低下的读书人(下士),但仍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才华(微身)得到社会的认可。
"吹嘘短翮扶摇力,沾溉寒根造化仁。" 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文化传承的热情。他渴望像鹰一样展翅高飞,用自己的力量去支持和推动时代的变革(扶摇力),并且希望能够在寒冷的根基中找到滋养生命、创造仁爱的源泉。
"堂扁特书烦大手,少偿孟母教迁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尊重和学习的渴望。他希望能够在大殿上(堂扁)留下自己的名字,这代表着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文化传承的贡献;而“少偿孟母教迁邻”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古圣先贤教诲的尊崇,以及希望能够像古代圣人那样教育后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地位之间矛盾的心境。
不详
早厌奔趋权贵门,中流勇退古风存。
唱酬绿野今裴白,偃仰商山旧绮园。
成熟坐看桃结子,平安几报竹生孙。
雨馀晴玉春无价,天遣清香入酒樽。
联骖来二妙,契好属儿孙。
夜半星河转,谈深几席温。
能诗饭颗瘦,使酒濮阳髡。
万事醉吟里,那须倚市门。
往时倾盖友,前代涌泉孙。
肯念三年别,能来一语温。
岁华欺老大,功业付鲸髡。
直为诗篇好,扶藜日候门。
香火寻幽寺,麾幢度广川。
坞深斜透日,溪涸细流泉。
玉粒新炊饭,金花侧布田。
归涂动诗兴,健笔写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