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遂州

宝师本巴蜀,浪迹游淮海。

定水湛虚明,戒珠烱圆彩。

飘零乡县异,晼晚星霜改。

明发又西征,孤帆破烟霭。

形式: 古风

翻译

诗人本来自巴蜀地区,漫游于淮海之间。
心如定水清澈明亮,手握佛珠光彩熠熠。
流离失所,故乡与他乡差异明显,岁月更迭,星光月色已非昔比。
天刚破晓,又要向西出发,孤独的船儿穿透晨雾。

注释

宝师:指修行的僧人。
巴蜀:古代中国西南地区。
浪迹:四处漂泊。
淮海:泛指淮河和东海一带。
定水:形容心境平静如水。
湛虚明:清澈透明。
戒珠:佛教徒佩戴的念珠。
烱圆彩:光彩照人。
飘零:飘泊无定。
乡县异:故乡与他乡不同。
晼晚:傍晚,晚景。
星霜:星辰变换,代指时光流逝。
明发:天亮时分。
西征:向西远行。
孤帆:孤独的船只。
烟霭:晨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秦观所作的《送僧归遂州》。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名叫宝师的僧人,他原本来自巴蜀地区,后来漂泊于淮海一带。"定水湛虚明,戒珠烱圆彩"这两句形象地刻画了僧人的内心世界,定水象征其内心的平静与澄澈,戒珠则暗示他的修行和佛法的光辉。随着岁月流转,僧人的生活经历也发生了改变,他在异乡的乡县中飘零,晚年的星霜更增添了岁月的沧桑。

"明发又西征,孤帆破烟霭"描绘了僧人即将启程回遂州的情景,清晨出发,孤舟独自破开晨雾,画面感强烈,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其旅途的关切。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对僧人的祝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送蔡子骧用蔡子骏韵

越绝山川远相属,万壑千岩抱青绿。

卧龙一峰称是奇,绕趾清漪如带束。

镜水春生鹢尾衔,稽山日暮猿声续。

三休上与蓬莱接,登眺使人遗宠辱。

我昔东游观禹穴,痛饮狂歌得所欲。

上天何曾有官府,鸾凤日日遭鞭扑。

僧坊画壁阅几遍,神妙难忘独金粟。

华胥梦断已十年,又见春风煮饧粥。

苧罗若耶固依旧,可怜云月谁追逐。

故人淡泊出天性,鹪鹩巢林一枝足。

不肯弦歌甘筦库,还同市门隐梅福。

惟应月下小丛歌,尚有哀音传旧俗。

形式: 古风

送裴仲谟

君才出于德,妙高如匠石。

但见广厦成,不见斧斤迹。

厚为诸兄奉,自奉颇云啬。

三生阳亢宗,薄俗有惭色。

汝南古佳郡,月旦评一易。

尔来似扬州,不办龙蜥蜴。

短簿髯参军,喜怒移顷刻。

正平竟获免,实我文举力。

念公当乖隔,忧思如纺绩。

耻为儿女仁,到此泪横臆。

熙朝大烹饪,贤者不家食。

朝为郡县吏,暮作台省客。

矧闻诸法从,久欲荐言责。

去去勿重陈,九万自此击。

形式: 古风

陨星石

萧然古丘上,有石传陨星。

胡为霄汉间,坠地成此精。

虽有坚白姿,块然谁汝灵。

犬眠牛砺角,终日蒙膻腥。

畴昔同列者,到今司赏刑。

森然事芒角,次第罗空青。

俛仰一气中,万化无常经。

安知风云会,不复归青冥。

形式: 古风

圆通院白衣阁(其二)

一根反本六根同,古佛传家有此风。

满目红蕖参翠盖,不唯门里获圆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