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祜在秋夜于宣州新桥与友人张权对月而作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夜下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
首联“谢亭烟月泛清流,千载溪山一造舟”,以“谢亭”点明地点,“烟月”、“清流”渲染出月夜水边朦胧的景象,仿佛穿越千年,与古人共赏同一片山水。诗人乘舟于溪流之上,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过往历史的遥想。
颔联“风定远帆依郡郭,夜深寒笛起江楼”,进一步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冷寂。风停后,远处的帆船静静地依傍着郡郭,夜深时分,江楼上响起凄凉的笛声。这两句通过静与动、冷与暖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颈联“张凭逆旅逢新唱,王粲从军值胜游”,借用了张凭和王粲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乡,却能遇到知音,享受美好时光的心情。张凭在旅途中遇到新朋友,王粲在从军途中遇到了胜景,这两句既是对友情的赞颂,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长爱征南杜公意,不将馀力碍《春秋》”,表达了诗人对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的敬仰之情。杜甫曾有“不将馀力碍《春秋》”之言,意指他不把精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而是专注于文学创作。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杜甫精神的认同,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创作追求和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