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韩驹为上太师公相生辰所作的十首诗之一,展现了对公相的崇高敬意与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典故,表达了对公相德高望重、治国有方的颂扬。
首句“偃伯灵台涤翳昏”,以“偃伯”象征公相的德行,如同灵台一般,能清除世间的蒙昧与混乱,展现出公相的智慧与道德力量。接着,“涤翳昏”则进一步强调公相能够扫除社会的不正之风,带来清明与和谐。
“太平有象更何言”,在盛世之下,公相的作为无需多言,其影响自可见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展现出公相治国理政的卓越成就。接下来的“百神禋祀承天贶,万里调元识定尊”,通过祭祀天地神明、调和万物,表现了公相在国家治理中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
“复见汉仪难并举,请观周乐足同论”,这里将公相的治国理念与汉代、周代的盛世相提并论,表明公相的治国之道与古代圣贤相媲美,体现了对公相治国策略的高度评价。
“秉钧当轴诚知体,坐使先生道满门”,最后两句直接赞扬公相掌握国家大权,深知治国之要,使得他的思想与智慧充满整个家族与社会,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公相德行、治国理念及实际贡献的描绘,表达了对公相的崇高敬意与赞美,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