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六亭先生同游法华寺

避炎无计作逃奔,日日邀人款寺门。

世事竟须从佛化,古人幸得到今论。

断虹残雨南湖院,粥鼓茶香梦蝶园。

赖有郑虔歌当泣,灯前霁月上修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此诗《郑六亭先生同游法华寺》由清代诗人谢金銮所作,描绘了夏日避暑访寺的情景与感受。

首联“避炎无计作逃奔,日日邀人款寺门”开篇即点明主题,以“避炎”二字直抒夏日酷热难耐之感,而“无计作逃奔”则表达了寻求清凉之所的迫切心情。接着“日日邀人款寺门”一句,既展现了诗人频繁造访寺庙的频率,也暗示了寺庙在炎热夏季为人们提供的一片凉爽之地。

颔联“世事竟须从佛化,古人幸得到今论”转而探讨人生哲理。诗人认为,世事纷扰最终应归于佛学的教诲,古人对佛法的领悟和论述至今仍有借鉴价值。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智慧的敬仰之情。

颈联“断虹残雨南湖院,粥鼓茶香梦蝶园”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断虹残雨之后的南湖院,空气中弥漫着粥鼓茶香,仿佛置身于梦境般的蝴蝶园中。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旷神怡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尾联“赖有郑虔歌当泣,灯前霁月上修垣”以郑虔(唐代诗人)的典故,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诗人借助郑虔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时,能够像郑虔一样,以歌咏代替哭泣,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同时,“灯前霁月上修垣”一句,以月光洒在高墙之上,象征着心灵的光明与纯净,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喧嚣尘世中寻找心灵平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49)

谢金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鲫鱼潭有作(其一)

层城晓出度岩扃,喜见潭光照眼青。

烟树人家湖上店,沙洲官澳渡边亭。

山从乌顶分东郡,水到鲲身达北溟。

但说鲫鱼鳞甲薄,一天风雨是龙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鲫鱼潭有作(其二)

形役劳劳总未休,此心空有买山求。

鸱夷湖外思浮宅,钴鉧潭西赋小邱。

蛮女紫菱归棹晚,溪翁红鲫放笭秋。

淳风如此真堪乐,不悔他乡汗漫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塭岸桥

浦溆溪洲好寄桡,诸罗旧县路迢迢。

稻花香里湖菱熟,梦过扬州一半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五妃墓

厓山一块肉无存,荒陇萧萧古墓昏。

水国有魂追帝子,交衢无计脱王孙。

秋风乱冢红夷塞,落日寒潮赤嵌门。

留得东南残碣在,故宫花草向谁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